近年来,随着地下渗水导致楼倒路陷等建筑安全事件的频发,一度被人忽视的建筑地下渗漏问题正愈发引起公众的关注。而据中国建筑防水协会和北京零点市场调查与分析公司联合发布《2013年全国建筑渗漏状况调查项目报告》,全国建筑地下渗漏率达到57.51%,个别城市渗透率甚至达到百分之百,我国建筑地下渗漏的现状不容乐观。
楼倒地陷暴露地下渗漏黑洞
近年来频频发生的地面塌陷、楼房倾斜倒塌事件,在很大程度上,与建筑地下长期渗漏有重要关联。
中建总工程师、住建部科技委委员毛志兵指出,建筑地下渗漏,短期内不会造成重大安全事故,但建筑地下结构长期遭受地下水的侵蚀,将会直接影响建筑寿命。他表示,地下水对建筑根基的侵蚀,会导致钢筋锈蚀、混凝土劣化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加快建筑的老化速度,造成建筑过早夭折。
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增大约20亿平方米的建筑总量,超过全球年建筑总量50%以上,是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然而这些建筑的寿命却很少能达到设计年限。“影响建筑寿命的因素很多,包括城市规划的原因,但其中肯定有地下渗漏的问题,如此大的建筑体量,如果不能把好建筑安全这一关,将埋下重大的安全隐患。”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赖明如是表示。
地下结构存在先天缺陷
结构主体防水没做好,附着在上面的防水层做得再好,也无法避免地下渗漏问题,因为再好的防水材料也不可能保障建筑设计寿命。
业内防水专家、北京龙阳伟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伟表示,目前人们对于建筑地下防水的认识走入误区,忽视了结构自防水的主导作用。地下渗漏在于地下结构存有“先天缺陷”,另外,随着时间推移,有害物质将借助于渗漏水,对本就存在隐患的建筑地下结构造成“后天伤害”,最终将会缩短建筑寿命,也会直接威胁建筑安全。“结构主体防水没做好,附着在上面的防水层做得再好,也无法避免地下渗漏问题,因为再好的防水材料也不可能保障建筑设计寿命。”
事实上,地下工程的混凝土不仅要具有结构功能和安全,同时也要有防水密实的功能。然而当前我国“结构问题”被忽视,将大量精力专注于地下工程的“材料防水层”,而防水材料寿命也不过只有二三十年,与建筑百年寿命的预期相差甚远。而按目前相关标准,建筑地下防水保修期仅5年。建筑地下防水与建筑寿命不匹配的矛盾突出,直接影响建筑安全。
防水工程成摆设
一些地方开发商有个特点,在建筑工程上重造型、重外表,而不重视内在质量好不好,这种思维直接导致在工程中装修的价钱提得很高,而地下工程费用却捉襟见肘。
王伟认为,要解决我国地下工程安全问题,首先需要改变的是观念。“人们过度追求速度、追求利润,不可避免地降低建筑质量标准,忽视建筑质量与建筑安全。特别是对建筑地下结构隐蔽性工程问题进行遮盖或隐藏的思维方式以及‘急功近利、忽视质量’的价值取向,是导致我国建筑质量普遍较差、建筑寿命过短、建筑安全隐患日益严重的根本原因。”
地下渗漏后患无穷
据统计,我国目前现有400亿平方米的既有建筑,每年新增总量约20亿平方米。但同时,我国建筑地下渗漏现象与日俱增,“三高现象”凸显。防水材料生产和施工技术水平越来越高,建筑地下防水验收合格率越来越高,而建筑地下渗漏率却越来越高,“三高痼疾”长期困扰我国建筑业质量水平的提高,建筑地下渗漏严重影响建筑寿命,威胁建筑安全。
王伟表示,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是当前我国大量应用于地下工程防水的“防水层”,其材料寿命最多不过20余年,应用在工程中,实际寿命更短,与建筑百年寿命的预期相差甚远。按相关标准,建筑地下防水工程保修期仅5年,与建筑结构寿命不匹配的矛盾十分突出。王伟指出,防水行业是建筑业最底层最末端的一环,处在被忽视、漠视的边缘。正因如此,近年楼价翻番,装修的投入也在不断增加,但建筑防水造价却在低位运行,行业内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现象大行其道。“更可怕的是,现在没人重视建筑地下渗漏对建筑安全的危害,如果当前不解决这一问题,未来会埋下很大的安全隐患。” (张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