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治沙是我人生最大的幸事”

——记全国劳模、神木县生态保护建设协会秘书长张应龙

2023年09月07日

张应龙(左一)给造林工人示范苗木栽植技术

“承包荒沙、注册成立民间公益组织……能献身家乡荒沙治理事业,改善生态环境和乡亲的生存条件,是我人生最大的幸事。”全国劳动模范、神木县生态保护建设协会法人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应龙掷地有声地对记者说,“辞去公职,我无怨无悔……”

2003年,张应龙辞去公职,承包了毛乌素沙地秃尾河源头各丑沟流域42.8万亩荒沙,开始了艰难而漫长的治沙历程……

“面对流沙深厚、土壤贫瘠、降水量少等特点,坚持以灌木、乡土树种为主,用沙蒿固定流沙,用紫穗槐等豆科植物保水增肥,用樟子松、长柄扁桃建设生态经济林,已成为治沙新途径。”张应龙说,“根据春雨少、秋雨多特点,实行一年三季造林,即春季搭障蔽、栽紫穗槐铺底;雨季(7、8、9月)栽植樟子松;秋季栽植长柄扁桃等主打树种,现已探索出一套用水省、成活率高的治沙造林新模式。”

2004年,该协会围绕沙地综合治理、沙生植物开发利用等课题,先后与中科院、西北大学等单位合作,开展了一系列科学研究,取得20多项研究成果,其中8项成果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通过省科技成果鉴定。同时建设育苗基地300多亩、无性繁殖育苗温室大棚10座、气象自动监测站等,成为省、市生态与沙产业开发研究、示范、推广、惠民的重要基地。

十多年来,张应龙投入造林治沙的资金达500多万元,栽树2500万株,治沙35万亩,区域生态环境大为改观,自然植被恢复加速,地下水资源和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

同时,张应龙非常注重社会力量共同治沙,协会已有会员600多名,涉及十几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日、韩等5个国家。

协会连续8年组织开展保护秃尾河公益植树活动,参与人数达5500多人次,栽植树木15万株;累计接待日、韩、德、香港公益组织、科研学者200多人次;成功举办“中日沙漠治理高层论坛”、“中日沙漠经济植物研究论坛”、“中日生态文化论坛”;进行生态文化教育交流活动,接待国内外大、中学学生30多次700多人。同时创办了神木生态网站及《神木生态简报》、《音乐天地》月刊,与中外多家媒体合作拍摄了毛乌素沙漠寻宝记、“勇者无畏——穿越秦直道”等专题节目。

2013年,以张应龙为原型创作的电视剧《五月花开》,在中央电视台8套播出。

2013年,该协会出资帮助当地村民成立了神木县秃尾河源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由村民担任社长,组织农民开展以林业育苗、林果采摘、林下经济为产业的经营活动。

协会帮助农民新造水浇地3000多亩发展种养殖业;把承包治理好、已经挂果的1万多亩长柄扁桃林,免费交由合作社管理经营;把林业治沙成果与当地农民分享,解决了因封山禁牧、退耕还林给农民造成的种养殖业收入降低问题等一系列作法,得到了社会各界赞誉。 本报记者 胡建宏

上篇:安全是给孩子的最好礼物
下篇:标题新闻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5/6/20150601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5-06/01/117538.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