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因为爱,从未想过离开

——记化建公司高级电焊技师、2014年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邸亚秋

2023年09月07日

通讯员 陈练斌 本报记者 刘公望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是身为蓝领工人的至高荣誉,而邸亚秋——延长化建高级电焊技师,不仅成为了延长石油获此荣誉的女性第一人,更是陕西省极少数获此殊荣的女技工之一。

见到邸亚秋的那一刻,记者有点懵了,谁说一线女工必是风霜满面、腰粗腿壮的“女汉子”?眼前这位长期扎根一线与众多男同志为伍的51岁女焊工,身着深蓝色工装,身材高挑匀称、皮肤饱满紧致、言语不卑不亢,一双明亮有神的眼睛时时透射着坚定与执着,显得从容淡定。

一名普通女工,如何一步步从基层走向公众视野?如何将平凡而粗糙的电焊工作演绎成一部华章?是什么样的能量源使她执着奋斗最终走向享受国务院津贴的至高荣誉?邸亚秋如是说:“因为爱。”

面对选择 带着信念前行

古有花木兰替父从军,今有邸亚秋不让须眉。

1986年,高中毕业五年的邸亚秋作为一名子弟,兴奋地迎来了化建首批招工。当时,面对到机关、后勤、电工岗位等多项选择,邸亚秋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电焊,并且立志要在这个岗位上干出一番名堂。

“父辈的引领,家庭的感染,环境的影响,做一个有过硬技术的人,能独当一面,是我从小的愿望。从第一次拿起焊枪的那一刻起,我的生命就与‘焊工’这个岗位紧紧连在一起了。不干则已、干就最好,是我的人生信条。”邸亚秋说。

参加工作以来,“不问性别、不懂就问、不会就学”,邸亚秋告诫自己。那时,平焊、立焊、横焊、仰焊,她一项一项地练;站、仰、蹲、趴,她一招一式地学。别人休息或下班了,她拿起焊把满现场到处找活儿干。为了学到本领,她兜里随身带着一副墨镜,只要哪里有弧光闪动,她就停下来弯腰看个明白,看他们用多大的电流,观察焊条运行的轨迹和角度,再和自己的焊接手法进行比较。长时间的焊接,眼睛常常被弧光灼成“核桃”眼、皮肤被溅出的火星烧伤,但这些在邸亚秋看来却是些“不值一提”的常事,她坚持一丝不苟地、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单调而又枯燥的程序,直到把每一个步骤都做好做精。同时,她还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弥补自己在焊接理论上的薄弱点。就这样,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她的焊接技术在短时间内突飞猛进,提前半年出师了。 (下转二版)

上篇:赵正永:加快推动电力建设 支撑追赶超越发展
下篇:去年陕私企员工年平均工资30483元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5-06/09/117786.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