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哲人虽逝风范长存

——回顾乔石从政经历

2023年09月07日

乔石:为天下百姓谋福利

乔石曾经回忆说:“其实自己一开始并不知道革命的真正含义,只知道要天下的穷苦百姓都能够过得上好日子,要为天下百姓谋取福利。但是随着阅历和经历的丰富,才明白这些和革命本质上是一致的。”

乔石是中共第十三、十四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曾任中共中央华东局青委统战部副部长,酒泉钢铁公司设计院院长兼钢铁研究院院长,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研究员、副局长、局长、副部长、部长,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央政法委员会书记,中央保密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兼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主任,中共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书记。1996年4月被古巴哈瓦那市政府授予荣誉市民称号。

确立革命的人生道路

1924年12月,乔石出生在上海市一个普通职员家庭。父亲受过新学教育,青年时代做过职员。由于家境贫寒,母亲8岁时就被送到纱厂当童工。乔石半岁的时候,五卅运动爆发,思想进步的母亲也加入到罢工队伍。自幼为生活所迫而当童工的苦难经历,厂方对产品质量要求的苛刻,日本老板在中国工人面前耀武扬威的傲慢态度,使乔石的母亲对世道不公、人间不平的现象产生强烈的不满。那时,母亲含辛茹苦,“为了活命,为了能够把乔石四兄妹抚养成人,不得不每天起早摸黑地在纱厂里劳作十几个小时”。但坚强的母亲宁可自己忍饥受寒,也要供养乔石读书。这使乔石有机会接受正规的学堂教育,一直读到大学。

长大成人后,令乔石不堪回首的是他在幼年时代常常听到母亲劳累一天回到家后的痛苦呻吟。因此,乔石从懂事起就认定要为家庭分担责任,不让弟弟们受饿。回忆当年的情景,乔石曾经说,我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可以说我家只是个很普通很普通的小职员背景。等到抗日战争开始以后,家里连小职员的地位也维持不了了。当时家里还有几个弟弟,我就开始负担自己的生活。所以说,我从小就生活在清苦的家庭中,我参加革命的时候很年轻。

在这样一个家庭里,母亲的生身之恩和养育之劳对乔石影响很大。乔石常常说:“母亲就是我最好的老师。”在母亲的教育熏陶下,乔石自幼酷爱读书。曾在乔石身边工作的同志说:“喜欢读书、做事认真和孝顺双亲是乔石的特点。”据乔石回忆,他曾分别在青年学生时代和和平建设时期,两度集中时间,认真地将几十卷本的《列宁全集》通读两遍,并先后做了3000多张资料卡片,在每张卡片上都用钢笔一丝不苟地详细注明篇名、页码、内容摘要和分类编号。“字迹之工整与道劲,令人过目难忘”。

让天下穷苦人不受衣食温饱问题困扰的朴素情感,使乔石较早选择了投身革命。1940年8月,年仅16岁的乔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几十年后,在当选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时,新华社发表的新闻稿称乔石“在抗日战争中确立了革命的人生道路”。乔石曾经回忆说:“其实自己一开始并不知道革命的真正含义,只知道要天下的穷苦百姓都能够过得上好日子,要为天下百姓谋取福利。但是随着阅历和经历的丰富,才明白这些和革命本质上是一致的。”

参加革命后,乔石即开始组织上海学生运动,先后任上海南方中学、光华附中地下党支部委员、书记,上海同济大学地下党总支书记,上海地下党学委总交通、新市区委副书记,上海市北一区学委书记,浙江省杭州市委青委宣传部部长、组织部部长、市委青委书记,中共中央华东局青委统战部副部长等。回忆往事,乔石说:“在上海的那段日子里,我过着非常危险的生活,尤其是在国民党的白色恐怖那段时期,我要时时警惕着被特务盯上,但这是我为理想奋斗的最重要的时期,因为那时我就一个信念:人民都应该得到温饱。这也是当时我入党的梦想和动力。”

推进民主法制建设

“文革”期间,乔石受到错误批判,被下放到基层锻炼,吃尽苦头,并祸及子女。但乔石对党无丝毫怨言。他把党比作亲爱的母亲,说,母亲错怪了孩子,孩子怎么能够怨恨母亲?

粉碎“四人帮”,伟大的祖国迎来了新的春天。在总结“文化大革命”的教训时,乔石说:“为何‘文革’能泛滥十年,因为(我们)没有注意改进民主和法制。”“正因为这个惨痛教训,中国从70年代末开始注重法制,强调长治久安,以法治国。”特别是1985年担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政法委员会书记后,乔石十分重视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他认为,民主法制建设是治好国家的必由之路。他提倡学习和借鉴国际的成功经验,但反对搞“西化”,照搬别国的模式,主张必须坚持走自己的路,并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提高,循序渐进,不断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法治国家。

推进民主法制建设是乔石领导下的中央政法委每周例会讨论的主要议题。1987年4月,新中国成立30多年来第一次全国政府法制工作会议召开,乔石出席会议并讲话,指出,当前,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一系列深刻变化,“我们要学会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和加强法律监督来管理经济和社会活动”。6月,乔石又提出要加强经济方面的法制建设。他强调:“经济体制的改革,要求政府转变管理经济的职能,逐步由过去那种主要采取行政手段直接管理经济活动,转变为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来间接控制和调节经济的运行,把宏观控制和微观搞活结合起来。我们要充分认识加强经济立法的重要性,运用法律手段推动和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要学会在改革的过程中通过制定一系列经济法律来管理经济活动。”

加强法制建设,没有精通法律的专门人才不行。为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政法队伍,乔石决定从学习培训抓起。1986年3月4日,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结束时的讲话中,乔石专门强调学习的问题。要求各级政法干部把加强学习和理论研究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从理论上和思想上弄清“现代化建设与法制的关系”、“民主与专政的关系”、“端正党风、经济改革与打击犯罪的关系”,从根本上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提高抵制和反对各种错误思想的能力,正确地坚持党的方针和原则。1987年6月,在筹建监察部时,乔石就提出:“人大常委会对监察部期望和要求很高。”“监察部进人重要的是注意干部素质,首先是政治素质……作为监察部的干部,素质要好,知识面要宽,作风要正,自己不正就很难监督别人……总之,监察部进人要注意政治素质,又要有一定专业知识,各种年龄层次的都要有,年轻人要有相当数量。要选调一批骨干。”他要求“监察部一开始就要树立一个好风气”。在《把公安干警和武警部队建成人民热爱的队伍》的讲话中,乔石提出要“坚持从严治警”,“关键就是领导班子要带头”,“要以身作则,从自己做起”。“努力把这支队伍建设成为一支政治素质好、有理想、守纪律、懂法律、通业务、有文化的坚强队伍,建设成为有现代技术装备、反应灵敏、训练有素的队伍,使这支队伍能够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能够为人民的利益赴汤蹈火,为人民的利益任劳任怨”。

1993年3月27日,乔石担任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后,进一步加大推动立法工作的力度。他指出:“现在我们各方面的工作任务都很重,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体系。”1994年12月16日,在接受香港《中国法律》杂志记者采访时,乔石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必须坚持的原则:第一,立法要同改革开放进程相适应;第二,局部利益要服从国家整体利益;第三,立足于中国国情,大胆吸收和借鉴国外经验;第四,地方人大立法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的重要补充;第五,更好地发挥专家在立法工作中的作用。在这次回答记者提问中,他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框架的任务:一是规范市场主体的法律;二是调整市场主体关系、维护公平竞争的法律;三是改善和加强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协调发展方面的法律,四是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方面的法律。经过几年的努力,到1996年底,已制定了《公司法》、《劳动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预算法》、《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担保法》、《票据法》、《乡镇企业法》等一系列规范市场主体、维护市场秩序、完善宏观调控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法律。在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严于律己的楷模

乔石认为,惩治腐败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顺利进行,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要保证党的各级干部廉洁自律,必须严格执法,让人民来监督政府。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框架》的答记者问中,乔石说道,我们坚决反对腐败,必须严格地遵守和执行已经制定的法律、法规,坚持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任何组织和个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应当依法对行政、审判、检察机关的工作进行监督。乔石特别重视对各级干部加强法纪教育,增强法律意识,不断提高他们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在《乔石谈民主与法制》一书中,专门论述遵纪守法的问题有《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人人养成守法的习惯》、《要使已经制定的法规更好地发挥作用》等多篇。1994年6月在贵州省考察时,乔石再次谈及这个问题,并要求“大家都得依法办事。宪法和党章都规定了,党也要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共产党领导制定的法律,党不遵守谁遵守?你如果不把法律当一回事,还能叫老百姓遵守法律吗?”

乔石说,抓党风廉政建设,关键在领导。他要求各级政法领导干部都要率先垂范,做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秉公执法的模范,用自身的模范行动去教育和带动广大干警。

乔石是严于律己的楷模。他私人生活很低调,以至于大部分乡亲邻里都不清楚自己村里有这么一位“大人物”。对家人,他有一个原则:家人、亲戚、朋友都不能够通过他的关系谋取职位。并每每鼓励子女们树立自尊、自强的信念,走自己的道路。在乔石的严格要求下,子女们都能够自食其力。他的女儿就读的学校是普通的中学和大学。他要求家人:不要出风头,好好做好自己的事情;能够不公开讲话就不公开,能够不参与就不参与;不要在乡里炫耀自己。

对待同志,乔石热情、厚道。对待已经退出工作岗位的老同志,乔石更是敬重不已。1990年10月27日,乔石和夫人郁文到北京医院看望病重的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常务副部长李一氓。李一氓对病床前的乔石说:“我不久前闹了一场重病,可以说从死亡边缘上挣扎了过来。我现在趁思想还比较有条理的时候,请根据我的话整理成一个遗嘱,经我看过签名,作为依据,由乔石同志保存。”接着,李一氓口述了他的遗嘱:“我的后事从简。只称一个老共产党人,不要任何其他称谓。不开告别会和追悼会。火化后我的骨灰撒在淮阴平原的土地上。我身后的事,委托乔石同志照顾。此后请乔石同志在我身体状况变化时报中央。”原件已交中央档案馆保存的这份遗嘱,展示了老共产党人李一氓的高风亮节,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乔石的高度信任。放心地托付后事于乔石,充分证明乔石的高尚人格,也说明乔石与老一辈革命家李一氓的深厚友情。 □伊明

乔石与改革:“左”能埋葬社会主义

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后乔石在中央党校表态:“左”能埋葬社会主义

中央党校的新学期开学了。乔石校长在开学典礼上讲话,他在讲话中称“‘左’也能葬送社会主义”。大家全都心知肚明,这话不是乔石说的,而是邓小平说的。但乔石却是政治局中第一个公开出来响应邓的人。

1993年人大委员长乔石:国家趋势是开放的 不会改变

乔石鼓励广东同志在探索地方法规时,胆要大一些,不要怕冒风险。国家总的趋势是改革开放,这个不会变。乔石指出,要大胆吸收和借鉴国外立法经验,注意与国际上的有关法律和国际惯例相衔接,以有利于我国经济参与国际竞争,有利于吸引外商投资。乔石委员长说,地方法规的制定,不要从地方利益出发,要从全国的利益出发。地方立法与全国立法应是相辅相成的。

乔石领导宪法修改小组:把“市场经济”写入宪法

1993年,全国人大八届一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九条修正案,主要是增加“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坚持改革开放”的内容;着重对宪法中关于经济制度的有关规定做了修改和补充,将“计划经济”改为“市场经济”;将“国营经济”、“国营企业”改为“国有经济”、“国有企业”。这些修改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乔石与法制:谁也不能凌驾在法律之上

乔石强调树立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他指出,目前保证宪法实施的具体制度还不健全,一些违反宪法的现象得不到及时有效纠正,公民的宪法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为此,要在全社会树立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严格贯彻实施宪法关于“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的规定。所有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全体公民都要以宪法为最高准则,大家都要依法办事。宪法和党章都规定了,党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共产党领导制定的法律,党不遵守谁遵守?你如果不把法律当一回事,还能叫老百姓遵守法律吗?

众话乔石:共事者眼中的乔石

胡耀邦称赞乔石:低调务实 是拼命三郎

乔石,1924年12月生,浙江定海人,生于上海。原名蒋志彤。1940年参加工作,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中共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十四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中共已故领导人胡耀邦就非常欣赏乔石的低调务实作风,胡耀邦曾经将乔石和郝建秀称赞为拼命三郎“石秀”。

国务院原副总理田纪云:乔石为人厚道 光明磊落

国务院原副总理兼秘书长、人大常委会原常务副委员长田纪云曾撰文称赞:“乔石同志是一位老资格的共产党员,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文化修养。他工作稳重,为人厚道,光明磊落。在工作上既坚持原则,又不失灵活;既坚持集体领导,又注意发挥每个领导成员的积极性。”

经济学家厉以宁:学习乔石委员长使我终身受益

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经济学界泰斗厉以宁曾经撰文回忆,在八届全国人大期间担任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的五年,从乔石委员长身上“我所学习到的东西使我终身受益”。根据经济学家厉以宁回忆,后来乔石在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期间,一直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立法工作作为一项最重要的工作来抓,一系列重要的经济立法就是在那期间确定的。

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乔石重视媒体 对干部严格

对媒体友好的同时,乔石对干部要求则十分严格。周成奎回忆说,1996年从古巴出访回来后,乔石同志在向中央的报告中专门提到,卡斯特罗的主要助手之一拉赫一直骑自行车上班;政府部门的汽车在路上行驶,如有空位,一定要让路旁招手搭车的人搭车。针对国内一些干部日益滋长的严重脱离人民群众的问题,乔石指出,古巴领导人的这种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各级干部学习。

乔石与人大:人大应该越来越民主

乔石在人大主持推动通过宪法修正案

八届全国人大的重大功绩之一,是通过了宪法修正案。这次修宪,是在乔石同志主持下进行的。1992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以乔石同志为组长的宪法修改小组。经过3个月的努力,小组提出了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初步方案。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并原则同意后,下发征求各地方、各部门及中央委员、候补委员和全国人大代表的意见。然后由中共中央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了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后,向八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代表大会报告了审议意见。代表大会经过认真审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

结语

乔石去世了,但他的贡献人民不会忘记。正如他第一个站出来支持邓小平的南巡讲话,正如他发出的“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的掷地有声的意见,都会久久镌刻在这一代人的心头。

上篇:没有了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5/6/20150616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5-06/16/118045.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