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盛夏览西岳

2023年09月07日

□晏博

小时候对大山的印象是巍峨雄险,是大气磅礴,那高声呼喊后传来的回音让人久久思念,崇山峻岭的壮美让我在儿时就充满了好奇与敬仰。大江南北有诸多名山,然而金庸笔下的西岳华山却被尊为五岳之首,不仅因其有“华山论剑”的美名和忠骨侠情的气息,还因为峻险与深邃才是华山的“真性情”,亲历华山胜景不禁让我心潮涌动。

步入华山门石牌楼已到傍晚,一股清凉之气迎面扑来。微风和石阶边的古宅让人身心惬意,增添了几分人入古道、韵在途中的感觉,仔细看看周围,左边一根铁链绵延不断,佑护登山者的安全;右边的岩壁直入夜空,古柏在峭壁上破岩立根;陡峭的阶梯两旁,有两条长长的护链可以攀扶,直至峰顶,如同华山两条脉搏,见证着自然界风袭雨洗、岁月蹉跎。经过了五里关、莎萝坪、青柯坪,“回心石”就在眼前。这“回心石”得名据说是因华山道路险远,凡者到此地一般畏弃而返,有回头不前的意思,再次证明了华山的险峻,登山的不易。狭窄陡梯让人不敢直起身体,唯恐重心失衡,我扶着护链小心谨慎地向上攀爬,望望上方幽长,看看后面心跳,但还是一鼓作气爬到了百尺峡顶,石梯顶头有天然石门楣,站在这里向下俯视,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敌。

一路不停,在攀上了“上天梯”后,我终于在零点一刻登上北峰,心情豁然开朗。

北峰相当于华山的名片,海拔1641米,“他”就像众峰的兄长,从容、宽厚、沉着大气。“华山论剑”石就坐落在北峰,为华山增添了几许灵气,登上一处约五六米的高地,中央位置矗立着一块巨石,金庸题写的“华山论剑”赫然醒目,苍劲有力且艳红显眼。

夜色中的山脊连绵向远方延伸,古建筑隐约可见,接下来我向目标东峰迈进,往东峰去的石梯宽缓了许多,前边有苍龙岭、五云峰、金锁关、中峰。夜色中的华山并不寂寞,许多游人还在路上征战着。走过蜿蜒的苍龙岭和五云峰,金锁关就在上面,灯光下一簇簇红色的绸带在护链上招摇着,石梯两旁的链条都挂满了“金锁”,边上的崖壁无数条环环相扣的锁链垂吊成一长排,粗壮而醒目。金锁关扬名华山,因其有镇关宝锁置于一块平地之上,据说它是由九千把锁熔炼而成,再经得道高僧做法后铸成,形状是一个巨大的金锁形。

中峰的T形路,一路向左通往东峰,另一路向右通往西峰,草丛里设有古朴的指示牌,若不仔细看很容易走错。东峰一步步靠近,最后到峰顶还要爬一处巨大的陡石,好在云梯旁边开凿了陡峭的石梯,虽有护链,也足以让人心跳不止。一阵凉风忽然迎面拂过,东峰到了,峰顶寒风在呼呼吹着,人们都融入山巅的风声里,静待黎明的到来。

天边刚泛鱼肚白,峰顶就热闹起来,能见度也逐渐提高,风飕飕地穿流而过,人潮鱼贯向东涌去,南北狭长的斜坡上人头攒动。大家手扶护链眺望天边,都想寻找最佳的观赏位置看日出。云海出现了,薄薄的云雾环绕着山峰,云涛绕峰朦朦胧胧,俊美至极,只有身临其境才能体会什么叫江山如画、气吞山河。仔细向东方俯瞰,山峦间云涛起伏,形象变化万千,时而浓密,时而轻盈,蔚为壮观。天边朝霞起初呈暗红色,渐渐变成了淡黄色,发出微微的光亮,它慢慢染亮了周边的云浪,一丝丝、一缕缕,好似华丽的锦缎,一牙“柔红色桔瓣”从云底钻出,新鲜动人,又显得那么羞涩,它从云底深处的漫漫云海里轻轻浮出,仿佛一瓣粉嫩的荷花从浊水中挺出,美得出彩,丽得可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不断升高,先是柔红的颜色褪去,变成了圆圆嫩嫩的荷包蛋黄,最后光芒四射,金光耀眼,充满了能量。峰顶天高云淡,山景迷人,泛白的山岩透着俊朗的光亮,人的渺小,心的远大,极限的心境言之而意不尽,就一个字“美”!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眺望的目光真不舍得离开连绵的山峰,我们从东峰往下原路返回。下山途中,有时在石梯间休息,俯看远方被林荫笼罩的山峰,真如诗中所写: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经意间华山门石牌坊又映入眼帘,终于到了,如果说当时到山顶有成功的喜悦和兴奋,那现在就是归航般的幸福和满足,回首由心而笑,一路的欢歌,满腔的感慨。我登上了五岳之首,更重要的是我征服了自己,盛夏的五岳依然如此青春,依然那么深邃,山的印象升华在我们的呐喊中,飘向大山深处。雄伟的山啊,我会再来的……

上篇:书法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5/6/20150629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5-06/29/118355.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