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中小学教育成本偏高 有家长九年花费34万

2023年09月12日

让家长和考生紧张焦虑的中考刚刚落幕,回想起这些年在孩子身上的付出,一大批家长似乎都有一肚子话想说。

“尽自己所能,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条件吧,让孩子能安心上学,将来能成为个有用的人,花多少都是应该的。”刘女士说,她只记得两次交4万多的择校费,其他零头都不记得了,也想不起来了。有家长算了一笔账,截至孩子初中毕业已花费34万元。绝大多数家长表示,一辈子就是为了孩子,只要孩子需要,尤其是在培养教育孩子方面,花多少钱都值得。

魏女士:为女儿上学两次搬家

“这些年,生活全是围着女儿转,为了她上学,一直在租房,希望她能发挥正常就好,在人生重要阶段不留下什么遗憾。”6月28日,一位在考场外候考的魏女士说。

她的女儿上小学时,由于孩子上学需要,魏女士辞了工作,在学校附近租房子,一边做点生意,一边照顾女儿,“当时手头紧,就没花钱让孩子择校,选择了学区的学校就读,为了不让孩子学习落后,上了不少课外班。”魏女士说,女儿小时候很听话,喜欢跳舞、画画,除了功课辅导班,还让她学了8年舞蹈和3年画画,“这些课外班的学习费加起来,每个月都得几百块钱,可是孩子喜欢,家长就得创造条件让孩子学。”

小学毕业时,她已经在女儿身上花了七八万元了,“这些钱都是正常的花销,每年暑假,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还会带她出去见见世面,放松一下,还不算其他的隐性花费,加在一起,差不多有小十万了。”

到了初中,魏女士让女儿去了一所比较好的中学,为此每年择校费就8000元,住的地方又搬到中学附近,生意不做了,她又在一家培训机构找到一份老师的工作,“三年下来,又是几万元,不过不管花多少,都是为了孩子,值!”

魏女士大致列了一下女儿中小学时期的费用,这一算,自己也吓了一跳。

周女士:为儿子学习方便,买了车

周女士是中学老师,“其实孩子上中小学,学校几乎不收啥费用,也不上早晚自习,交的也就是书本费、伙食费等必需费用,一年有一两千元差不多了,可家长实际的花销可远不只这些。”

这些年,花销最大的就是课外班,小学时培养兴趣,试唱、英语,慢慢过渡到文化课、奥数,请老师上课,一节课最低60元,一周得两三节课,一个月下来最少也得1000元,有时候假期带孩子旅游,几年下来少说一万元,“而且,作为老师,很多同事、朋友就帮忙了,省下的辅导费用就不知多少了,另外一笔大开销是买车,孩子上学时,坐班车太早,为接送孩子,花15万元买了辆车,其实我和爱人都是老师,要不是为了孩子,这车是不用买的。”周女士说,作为父母都是想尽己所能给孩子提供好一点的条件,为孩子的将来铺路。

周女士说,自己一个月工资只有3000多元,只能够孩子吃饭的,不够上课外班的,更别提买车了,“我这等于天天给儿子工作呢,现在想想,中小学教育成本太高,其实如果一个孩子跟着学校的步骤,就不会有这么多成本,但现实就是这样,哪个父母也不想让孩子就这么落在别人后面,都是在尽全力为孩子铺路,让他们能够走得更远。”

社会学家:义务教育应该标准化

专家认为,由于设置了重点校,家长都想把孩子送进去,导致生活成本提高。课外班现象也是和重点学校相辅相成。由于有重点校的存在,家长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宁可牺牲工作时间,甚至不惜多年租房子也要让孩子进重点校,在孩子入学上利用一切关系找路子,精力没有放在工作上,无形中增加了社会的运营成本。

因此,专家认为义务教育是受宪法保护的,是国家投资,普及义务教育应该实行标准化,行政部门应该去落实义务教育法,而不应该使教育产业化。

教育专家:教育应均衡发展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副教授于冬青认为,中小学家长花费成本高,是因为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在少数学校,家长为了孩子的将来不得不作出选择,竭尽全力让孩子上重点校,现在社会攀比现象普遍,让争进重点校的情况愈演愈烈。当今社会,高考的指挥棒仍在影响着家长和孩子,这种影响从孩子一上学就开始发挥作用,家长需要改变这种观念,要知道高考并不是孩子唯一的出路,国家现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使得高中多元化发展,培养各个行业的人才,培养孩子乐观健康的心理才是最重要的。当然,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行政部门应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让各学校均衡发展,使得优秀的教师在各学校间流动。 (赵春刚)

上篇:“艾汉子”党小组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5/7/2015070102-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5-07/01/123287.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