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一堂别开生面的“找茬”课

2023年09月12日

本报讯(苏燕)“《黄土高原没黄土,安全工作时时有》,你的这篇文章主题不明确,我认为以工地旁的玫瑰花香为题,突出环保工作比较好。”在2015年中铁二十局集团公司宣传文化培训班互评稿件课上,一位该集团所属公司的新闻报道员站在讲台上“挑刺”。

6月14日至19日,为期五天的二十局集团公司宣传文化培训班在兰州举办,本次培训不同于以往的传统授课方式,第一堂课便是去工地“实地采访”,并及时上交采访“作业”。随着课程的不断深入,学员们“精雕细琢”自己的“作业”,老师们也围绕“作业”将“找茬挑刺”贯穿始终。

“我认为你的矮个子里拔将军用词不当”“我认为你的题目不够生动活泼”“我认为你的文章导语不够凝炼”……,在听完该集团公司宣传部各位老师讲课后,学员们这样互相点评着。

课堂上学员们畅所欲言,真诚提出自己的建议,为同事们“挑刺找茬”。一位分公司党委副书记不时站起来,向学员们介绍采访背景资料,提出了他对学员们“作业”的意见建议。

新华社甘肃分社摄影记者张锰通过自己的摄影工作经历,生动形象地讲解了摄影知识。并以问答的方式给学员们来了一次“大家来找茬”的随堂考,加深了每一位学员对摄影知识的理解。

《中国铁道建筑报》编辑邹静专门为此次培训制作了学员的“错题集”。她通过对优秀作品的点评,对“问题”稿件的“挑刺找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新闻来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课程。

《工人日报》记者于宛尼则侧重于人物采访、深度新闻报道方面讲解,并通过现场采访的形式指出了学员平时采访的不足。

此次培训特意请来了中国铁建股份公司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王利、甘肃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彭鸿嘉授课。使得本次培训授课方式“新”,规格“高”,内容“实”。尤其是“挑刺”课的形式,让学员们带着问题思考,极大地提高了培训效果。

该集团房地产公司的一位宣传报道员满是欣慰地说道:“一周下来的‘挑刺’课,我已做好需要‘拔刺’的记录,回去好好改正,而且一块儿学习的同仁们提的意见特别好,挑出了这么多‘刺儿’,给我留下了宝贵的写作‘财富’。”

值得一提的是,在培训期间,学员们晚饭后也不散步了,而是纷纷“躲进”了房间挑灯夜战修改稿件,遇到难题还相互探讨,呈现出浓厚的学习氛围。同时,主办方也培养了通讯员的“匠人精神”——写精品新闻作品的好习惯。

上篇:图片新闻
下篇:图片新闻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5/7/2015070202-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5-07/02/123322.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