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示范区基层工会组织90%以上是在非公企业中组建,如何充分发挥基层工会组织尤其是小型非公企业工会组织的作用?如何更好激发职工学技术、钻业务、练技能的热情?如何通过劳动竞赛培养和造就高技能人才,为企业健康发展贡献力量?杨凌示范区总工会给出的答案是——开展非公企业分项技能大赛。
安全生产知识电视大奖赛、食品安全知识电视大奖赛……今年上半年,非公企业分项技能大赛在杨凌示范区开展得如火如荼。其实,这样的劳动竞赛,在2013年就已经展开。
对于开展如此密集的技能大赛,杨凌示范区总工会认为:这种统一安排、分类指导、方式灵活的竞赛,调动了基层工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的劳动竞赛靠上级,基层工会难以组织、参与率低、评价标准不好统一的问题。
劳有所得绩有所扬
为了将竞赛活动落到实处,杨凌示范区总工会给基层工会下达了明确指令——不要为了竞赛而竞赛,而是要通过竞赛推动企业发展。
几年来,示范区总工会通过连续多次在各行各业举办各类竞赛,搭建了好平台、输出了正能量。以劳动竞赛为切入点,对在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的技术能手,根据竞赛规模和范围分别给予奖励。同时,要求各基层工会大力宣传、给予重奖,在年度考评中加分,在调整薪资方面优先考虑。使员工充分感到劳有所得、功有所奖、绩有所扬,调动了员工参与劳动竞赛的积极性。
让老外专家说“yes”
诺菲博尔板业(杨凌)有限公司是一家德资企业,主要生产和研发以麦秸秆为原料的新型、环保人造板材。起初,当公司工会提出举办劳动竞赛时,因文化差异,外方并不理解和支持,认为没有必要搞这样的竞赛。
为了得到外方CEO的支持,示范区总工会积极和公司外方的管理、技术人员沟通,在得到了初步支持后,公司工会就如何调动员工积极参与劳动竞赛展开讨论,制定了详细的劳动竞赛细则。
由于该公司的原料是麦秸秆,在转运和储存中需要用到一种英国产的多用途、多功能JCB叉车,操作和维修保养难度极大。第一批车交付时,居然没有一个人知道如何启动,更不要提使用了,在反复学习操作手册后才能勉强使用,但仍有很多不足,于是,公司工会决定从JCB下手,重点围绕JCB的操控、维护、修理等开展竞赛活动,以竞赛促使职工快速掌握JCB的各项技能。
当外国工程师听说这个活动后,连连摇头说“no”,表示会耽误生产、造成损失。面对如此尴尬的局面,工会干部一起给“老外”做工作、讲好处,邀请他们参赛、当评委。
竞赛通知下发后,员工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围绕如何更好操作JCB叉车,职工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竞赛开始后,当外国专家看到中国工人动作轻盈、技术娴熟、操作规范标准,发出了赞扬之声,彻底打消了原先的抵触情绪,还主动下场和员工进行比赛,并竖起大拇指说“yes”。
如今,该公司拥有几十台JCB叉车,司机不但能娴熟操作车辆,并且维修是由员工完成,为公司节约了聘请外方专家的大笔费用。
从“要我做”到“我要做”
自开展分项技能大赛以来,绝大部分基层工会更具活力、工作更有特色。
杨凌示范区总工会以化建公司、华秦公司、天工公司开展的内部劳动竞赛为示范,引导全区企业把劳动竞赛与开展的工人先锋岗、职工经济技术创新示范岗标兵推荐评选活动结合起来,扩大影响,并及时进行分类指导、经验总结。
有了好的开端,示范区总工会趁热打铁,2014年在杨凌酒店餐饮行业工会开展了蘸水面厨艺大赛;组织麦迪森工会开展了涉及制粒、压片、包衣等11个参赛岗的操作工技能比赛;陕西华秦工会开展了装卸货叉车倒库移库技能竞赛等。仅华秦公司工会通过竞赛共组织培训45场次,共计培训职工1376人次。全年在医疗、护理、幼教、餐饮、旅游等行业开展了各类技能竞赛。
通过分项技能大赛,杨凌示范区非公企业工会组织活力大大增强,节能减排、合理化建议等活动得到广泛开展。围绕促进企业生产、技术、服务、管理等全方位、多角度开展的技能大赛活动,营造了良好的帮学比赶超氛围,使一线职工的工作作风由原来的“要我做”转变为现在的“我要做”,为优秀员工脱颖而出创造了良好的机制和环境,让想干事的员工有施展的舞台,让想出业绩的员工有发挥的机会,激发了员工的聪明才智。通讯员张雨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