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咸阳地税局推进征管改革

管数据改模式撬动税收盘子

2023年09月12日

2014年以来,咸阳市地税局树立大数据观念,以实施数据管税为抓手,积极构建集采集、分析、识别、应对、反馈、考核为一体的闭环式管理新格局,让数据增值,用数据说话,促进了风险管理的全覆盖、全流程和一体化,切实发挥了数据管税对征管工作的指引作用。2014年,在房地产行业持续变冷、煤炭卖出“白菜价”和“营改增”切走一大块收入“蛋糕”的情况下,咸阳市地税局共组织税收收入71.3亿元,同比增收1.5亿元。今年1—2月份,全系统共组织收入各项收入共12.64亿元,同比增长3.74%,其中,2月份单月税收及教育附加费完成4.11亿元,同比增长7.95%。

能够补上骨干税源下滑及政策性因素减收而形成的收入缺口,咸阳市地税局靠的是什么?

该局局长郭章献回答说:“靠的就是征管改革,核心就是数据管税。”

数据管税,首先是得到数据。咸阳市地税局征管科科长侯启江介绍说,涉税数据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地税局系统内部数据,该局整合各应用系统的信息,编成资源目录,输入涉税数据库。二是纳税人向税务机关申报的纳税和生产、经营信息。三是第三方信息,在咸阳市委市政府的主导下,全市30个部门向地税局提供涉税数据。截至今年1月,咸阳市地税局已获取61类第三方信息共计73.1万条,利用第三方信息征收税款近3.78亿元。

“只有积极主动作为,敢于破旧立新,坚持‘用数据说话,让数据管税’,把埋藏在数据背后的资源和价值深挖出来,才能把改革深入地推下去,实现管理和服务水平质的提升。”咸阳市地税局党组书记孙向坤道出了推行数据管税的初衷。

在推行数据管税过程中,咸阳市地税局下大力气改变了原有管理模式。首先对人员实施优化组合,打破原先按户配置管理人员的模式,把那些能熟练操作各类应用系统,精通某一行业税收业务的人筛选出来,将他们原本担负的定税、征税等业务剥离掉,整编为“专家团”。那些管理经验丰富但对信息技术不太精通的税务人员则负责采集管户基本信息、税源信息和征管鉴定信息。

为了配合“专家团”的工作,咸阳市地税局优化工作流程,调整部门职能,重置岗位职责,成立了风险数据科、纳税评估科和税源事项统筹办,让“专家团”成员一展才华。

咸阳市下辖的乾县就是个依靠管数据、改模式撬动税收盘子的典型例子。乾县地税局过去下设十多个税务所,由于对部分税收政策把握尺度不一,出现了税负不公的现象,造成税款流失。2014年,乾县地税局将基层税务所的税收任务全部取消,调整设置5个税源管理所,新组建一个评估税务所,制定相应管理办法,明确各自的职能、流程、边界、运转和衔接。同时,采取多种手段采集涉税数据,识别税收风险。

乾县峰阳镇的五峰山有5个采石场,过去,每月给每个采石场定3300元的税,5个采石场的老板都认为定得太高,抵触情绪很大。实现数据管税后,税务人员用采集到的购买炸药数量、粉石机用电量数据说话,在这两个数据面前,采石场老板心服口服,如数缴纳了税款。

据统计,2014年以来,咸阳市地税局通过数据分析推送了7018个风险任务和6613个涉税疑点,经风险应对后共补税4.89亿元。数据管税进一步提升了咸阳市地税局的纳税服务水平,给纳税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笔者近日在咸阳市地税局采访时看到,该局数据质量控制组、信息资源目录组、分析评估指标组的50名业务和技术骨干正群策群力、加班加点,填充数据库,健全模型指标,组织先期测试,确保平台按时间节点在全市上线应用,实现信息系统集成整合、涉税数据互联互通、风险识别实时精准、风险应对专业高效的目标。

承担着咸阳市大企业管理职能的咸阳市地税局直属税务分局征管科科长吴剑告诉笔者,今年他们将打破地域和空间限制,着手组建大企业“网上虚拟办公室”和跨市县、跨层级的专业化管理团队,建立大企业管理名册,实现大企业涉税数据信息在各层级、各部门之间的传递和共享,为开展总局、省局和全市列名企业的全流程风险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努力提升大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

(陈显信 贾俊林 王军)

上篇:16个科技统筹课题通过审核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5/7/2015071402-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5-07/14/123648.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