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阎冬 通讯员 刘健 韩飞)近日,按照榆林市总“三化建设”的要求,定边县总工会成功将困难职工援助中心转型升级为职工服务中心。将“援助中心”转型为“服务中心”,虽然只有两字之差,却从本质上表现了榆林市各级工会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困难职工援助中心“三化建设”、不断创新为职工服务的方式和手段所带来的新变化。
今年以来,榆林市总坚持“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职工”的方针,以援助中心转型升级为突破口,加强资源整合,创新帮扶形式,提升各级援助中心的管理服务水平;各级援助中心在扎实开展好信访、法律援助、生活救助、金秋助学、技能和创业培训、职业介绍六项职能的同时,因地制宜,结合实际,不断拓展服务项目和职能,满足职工多元化需求。
在“三化建设”中,定边县总工会将临街140平方米的门面房作为职工服务中心办公场所,为职工提供了5个服务窗口并设立了一站式接待大厅、劳动争议调解室和爱心互助超市。其中爱心互助超市随时为困难职工发放衣物,每一季度为困难职工发放生活物品,每两季度调整一次救助对象。爱心超市成立后,县总工会向社会各界发出捐助倡议,呼吁大家把闲置不用的衣服等物品捐赠到爱心超市,搭建了捐赠者为困难职工献爱心的平台。将工会注重节日慰问转变为“节日慰问与日常帮扶”相结合新模式,受到了职工群众的广泛好评。
与定边县总工会一样,在转型升级中,榆林市各级困难职工援助中心紧紧围绕“窗口化、综合性、一站式”和“创新帮扶形式”开展帮扶工作,充分利用工人俱乐部等资源,统筹兼顾,积极协调,基本做到了临街办公且均设立一站式接待大厅,切实方便了职工群众。目前,全市各级援助中心基本实现了“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
榆林市总表示,他们将以“三化建设”为突破口,着力推动困难职工援助中心向职工服务中心的转型升级,不断完善困难职工援助中心服务职能,切实把职工服务工作开展在基层,落实在家庭,践行于为困难职工服务之中,逐步将困难职工援助中心建设成广大职工群众信赖的“职工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