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大爱铸就秦巴魂

——全国劳动模范张明俊的生前身后事

2023年09月12日

□本报记者 杨志勇

□奥巴马:期待习近平主席9月对美国事访问

□张德江:中央对香港的方针政策是坚定不移的

□最高检:涉农扶贫领域职务犯罪窝案串案严重

□工商总局下发通知:积极促进农民工就业创业

□国家统计局:明年正式组织全国月度劳动力调查

□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将持续推进网络提速降费

□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联合工作组成立

□A股休市4天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中共中央决定给予令计划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

魂者,精气神也。

如果可以把一个民族的精气神,谓之民族魂;把一个国家的精气神,谓之国魂。那么则可以把安康干部群众的精气神,谓之秦巴魂。

在安康干部群众的心目中,全国劳动模范、汉滨区瀛湖镇天柱山村原党支部书记张明俊就是秦巴魂的代表。

2015年6月25日上午11时,张明俊离开了他所热爱的乡亲和家乡那片热土。他虽然走了,但他的精神和灵魂依然与秦巴山河同在。

张明俊生前照

张明俊生平简介

张明俊,男,汉族,1965年1月8日出生于安康市汉滨区瀛湖镇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86年7月高中毕业,198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9年2月至2002年10月,先后任瀛湖镇天柱山村村民小组长、天柱山村村委会主任,创办安康信立建筑有限责任公司并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参加中央党校函授和区农广校学习,取得大专学历和工程师职称。

2001年12月至2015年6月,先后当选陕西省第十一届、十二届人大代表,安康市第二届、三届人大代表,汉滨区第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人大代表,安康市第二、三届人大常委会委员,汉滨区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委员。

2002年10月至2015年6月,担任瀛湖镇天柱山村党支部书记。

2008年10月至2015年6月,先后任瀛湖镇党委副书记、镇党委委员。期间被推选为安康市工商联常委、汉滨区工商联副主席、瀛湖商会会长。

2004年至今,先后获得的主要荣誉有:市级党员致富带头人、省级党员致富带头人、安康市劳动模范、陕西省劳动模范、陕西省郭孝义式农村党支部书记、安康市优秀人大代表、汉滨区优秀人大代表、陕西省村官培训优秀学员、陕西省最美村官、安康好人。2009年9月,他的先进事迹被中组部拍摄成《誓让穷山换新颜》的专题片,在全国基层组织播放宣教。

2015年4月28日,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2015年6月25日11时1分,在安康市中医院因胃癌医治无效,与世长辞,终年50岁。

今年4月28日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后,张明俊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没有比信心更坚定的力量,没有比群众更强大的支持;人总是要懂得感恩的,没有比党更坚强的后盾,没有比服务群众更值得去做的事业……”

7月15日是张明俊的“三七”祭日。这一天,安康的天气在暴风雨肆虐之后开始放晴。虽然天高云淡,但当地干部群众的心依然笼罩在一片悲怆之中。

“他是大好人!太可惜了。”整整三天的采访中,记者遇到的所有干部和群众,只要提起张明俊,大家的眼眶便噙满了泪水。在回忆张明俊生前的往事中,不时有人放声痛哭。

张明俊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好人?

正午时分,天空蔚蓝如洗,站在天柱山山顶,天柱山村如诗如画般的美景尽收眼底。

指着村里村外如蜘蛛网状相连的一条条道路,瀛湖镇镇党委副书记刘化波说:“全村18平方公里的面积,14条41公里长的水泥硬化道路和6条5公里长的联户路通到了家家户户,这在安康市都是首屈一指的。”

天柱山村村主任王本功欣慰地补充说:“过去下雨的时候,出门两腿泥,现在无论天晴下雨一个样。不管是出门办事还是走亲访友,脚上的鞋迟早都是干干净净的。”

“我虽是村主任,但如果没有明俊的担当,这些道路不可能建设得这么快、这么好。”王本功指着天柱山对面十、十一、十二、十三,四个小组的通组到户路,感叹道,“去年2月份动工,从打路基到路面硬化,一直没有停过工,这才刚刚竣工。说良心话,如果明俊早走一年,这几条道路就泡汤了。因为地理条件限制,山坡太陡,施工难度大,所需的费用群众又承担不起,修路的事总被拖后。为修这条路,仅仅是明俊组织召开的群众会就有十几次,没黑没白协调解决用地等各种问题。”

当时,张明俊就一个心思,不管客观条件再困难,想办法也要先解决群众最迫切的现实困难,让群众尽早享受交通便利之后,再来解决其它问题。

面对资金短缺的困难,他到市、区政府及移民部门和慈善机构等单位“化缘”,请求资助;对于所需的资金缺口,他个人先行垫资;工程没有人来承包建设,他让自己的建筑公司来施工……

“现在,5.3公里长的硬化路完美呈现在群众眼前,可工程决算的370多万元的费用中,张明俊垫付的资金,他和家人从没提过要钱的事。”王本功说。

谈到张明俊对天柱山村的付出时,摆在记者面前的各种文字资料足足有五指厚。

记者粗线条总结发现:张明俊按照“三级联创”和“五个好支部”的要求,建强班子、带好队伍,把村党支部建成了具有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坚强堡垒;把村委会建成了真正的“三自我”、“四民主”群众自治性组织;把党员、干部队伍培养成了引导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发展致富的带头人。

作为人大代表,他把党的主张、人民的意愿有机结合起来,正确行使职权,依法实施监督,积极协助“一府两院”推进工作,累计提交议案建议110件。向省人民代表大会提交的将瀛湖生态旅游区列入南水北调汉江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完善村级公路建设政策、狠刹请客送礼歪风等建议,受到高度重视,并取得了良好的办理效果。

张明俊致力于带领群众致富。按照“生态农业、个私经济、旅游服务、劳务输出”四大产业规划,组织群众投劳2万多个,筹资2100万元,修通硬化通村到组入户公路14条41公里,修建联户路6条5公里。修建集中供水工程5处、水窖290口。实施农电网改造15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260盏。新建居民安置点3处、相对集中居住群5处,450户村民建起了新楼房。流转治理土地3500亩,发展以精品核桃为主要品种的林果园5500亩,种植优质莲菜100亩。发展个私经济户66户,引导劳务输出300多人,帮助400多人解决了就业。全村总收入和人均纯收入由2002年的560万元和1080元,分别增长到2014年的4196万元和10937元。

张明俊创新社会管理,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建设文体娱乐小广场3处。发动村民栽花植树,门前设施、绿化、卫生实行“三包”,水、厕、圈、厨全部改建,垃圾统一收集处理。

干部群众送别张明俊

经过多年的艰苦实践和不断探索,他总结出了一套“222331”工作理念:建好“两个阵地”即党员活动室与群众文体活动广场;穿好“两双鞋”即胶鞋与皮鞋;唱好“两台戏”即基础设施与生态工程;开好“三条船”即个私经济、劳务输出、集体经济;扛好“三面旗帜”即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达到“一个目标”即共同富裕。

说到这里,王本功特别解释了张明俊要求村组干部穿好“两双鞋”的意思:“穿皮鞋是为了进城办事方便,不至于让人瞧不起,不丢天柱山村干部群众的面子;穿胶鞋,一是为了走村入户、上山爬坡方便,二是为了能切实融入群众中,和群众拉近感情。”

正是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十多年来,张明俊和村领导班子成员带领村民踏实苦干,全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显著成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群众幸福指数大大提升。

(下转二版)

上篇:没有了
下篇:总有一种精神感召我们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5/7/20150722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5-07/22/123941.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