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渭南市洛惠渠职工盼各项待遇能落实

我们的工资啥时能拿全?!

2023年09月12日

“都十几年了,工资从来没有发全过。你说我们这日子咋过?”7月9日,来自渭南市洛惠渠管理局的几名职工手里拿着诉求信,一脸的无奈。

“公益性差额”事业单位徒有公益名

据记者了解,渭南市洛惠渠是著名的“关中八惠”之一,承担着渭南境内洛河来水的防汛任务,以及澄城、蒲城、大荔三县75万亩农田的抗旱灌溉和日常灌溉任务,是渭南市认定的公益性差额事业单位。

该局现有职工831人,在岗职工625人(实际上编人员为585人,尚有40名符合当时人事政策而未上编人员),离退休职工206人。市政府现核定编制为487人,其中公益性人员81名是按1983年所定367编制数的22%确定,没有参照水利部“两定方案”作为依据,公益人员编制仅占总编制的16.6%,占在岗职工总数的13%,在人员超编的情况下,该局承担市政府大量的政策性复退军人安置,造成“人员结构不合理,技术干部少”的失衡现象,不仅给灌区管理工作带来较多问题,而且促使管理经费急剧膨胀,是造成财力紧张的一个原因。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该局供水生产收入多年徘徊在1200万元左右,财政补贴较少,年均680万元。近五年应发工资总数年均为2560万元,而实发数年均1390万元,发放比例仅为54%,年均欠发1170万元;自2000年至2014年已累计拖欠职工工资人均达14万元,造成许多职工家庭生活困难,家庭矛盾加剧;而本次调资年又需增资760万元,该局自身无任何能力解决;按目前工资政策,仅职工待遇一项年资金缺口1930万元。同时由于财力紧张,国家规定强制性加入的五险一金,仅养老保险在2012年4月在市政府帮扶下加入,目前尚拖欠市养老保险经办处1140万元,本次调资后,单位承担部分又需增加720万元,医疗保险需补交760万元才可加入,职工的社会保障权益难以保证。

而对于职工而言,每月不足千元的工资,要吃要喝、孩子要上学、老人要看病……再怎样精打细算都难以维持生计!真正陷入了“等米下锅,等药医病,微薄薪水难以养家糊口”的尴尬局面。“工资都拿不全,谁还有心思上班啊?说我们是‘公益性差额’事业单位,可这样的公益真是徒有公益名啊!”来自洛惠灌区的几名职工告诉记者。

职工工资拿不全生活难以为继

采访中记者得知,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灌溉水价执行不到位,财政补贴不足,工程项目资金短缺等。还有政策性安置人员依旧逐年增加,加之洛河上游开发导致来水不稳,洛惠渠渠首加闸工程久拖未建,导致灌区缺乏灌溉水源调蓄能力,灌溉面积流失等诸多方面的因素,都直接影响制约着灌区生产自救、输血造血的能力,直接导致职工收入处于温饱线上。

该灌区的职工告诉记者,他们多次向各级政府反映问题,得到的答复无一例外都是“深表同情,体制问题,解决有困难”等等。几名职工表示,体制问题不是通过职工努力就能够解决的,他们也能理解。但总不能年年拿体制说事,真就没有解决的办法了吗?

由于工资发不全,职工的医保缴纳也于2008年处于断保的状态,这也直接导致了很多职工看不起病,看了病报销不了医疗费,从而陷入贫困与尴尬。

据了解,2014年初,渭南市洛惠渠管理局工会曾就困难职工情况进行摸底并向渭南市总工会申请予以救助,先后对32名困难职工中的14名进行了援助。但救助只能缓解他们的燃眉之急,关键是各项待遇不能落实,工资常年拖欠。记者从该局了解到,单职工本人患重大疾病,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就有十多人。像该局许庄站的一名职工,2013年12月16日在西安唐都医院检查确诊为食道癌,随后做了肿瘤切除手术,先后花费12万元,已是负债累累;出院后每年化疗等费用也需1—2万元,这种状况要维持5年时间。面对高额的医疗费用,对普通家庭来说没有一点办法。

像这样的困难职工,在该局还有很多。

洛惠渠管理局向政府求助

据这几名职工讲,他们7月8日也派出几名职工代表到渭南市政府反映情况,并和主管副市长及局领导进行了谈判,当时主管副市长承诺可以给27个财政拨付名额,但目前还没有结果。“800多名职工,给27个财政拨付名额,不现实,我们认为市上只是应付大家。”这几名职工坦言。

记者于7月9日电话联系了洛惠渠管理局的张局长。张局长在电话里告诉记者,职工反映和提出诉求都属实,也都在情理之中。他们现在就有关情况已经向市政府做了详细汇报。至于职工反映的每月工资不足千元,张局长称这只是基本工资。还有绩效工资,但绩效工资不是每月有,一般情况下一季度发一次,也有一年发一次的。对于职工这次集中反映的问题,他们正在积极考虑筹措资金,如果能筹措到位,职工的工资可以达到2000元多一点。

据了解,截至记者发稿时,洛惠渠管理局已经拿出方案,吁请渭南市落实渭政办发【2005】172号《渭南市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办法》相关政策,重新核定洛惠局编制,参考兄弟市成功做法,调增财政供养公益人员编制比例,退休人员由财政全部负担,在职人员工资经费财政负担70%,贯彻省水利维修养护费办法,落实灌区维修养护经费。

同时,申请将局职工待遇缺口资金以追加财政预算资金形式予以解决,由洛惠局足额发放给每位职工,尽快解决40名符合人事政策而未上编人员的编制问题。并出台优惠政策,以财政补贴形式或豁免以前年度洛惠局拖欠各类保险资金,为全体职工参与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创造条件。

另外,他们还建议市政府继续加大项目建设扶持力度,保持灌区可持续发展。深化灌区体制改革,将以农灌为主的水管单位定性为纯公益性事业单位,从根本上整体解决灌区困难和问题。

一位基层水站职工告诉记者,他们作为在基层水利单位默默奉献的洛惠渠职工,并不奢望有多高的待遇,只希望能够按照这次文件精神将工资津贴调整到位,足额发放,保障他们最基本的生活,让他们能够尽早摆脱后顾之忧,一心一意地去工作,更好地为灌区群众服务。

本报记者 兰增干

上篇:没有了
下篇:石泉:妥善调处一起劳资纠纷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5-07/27/124056.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