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
群众心中的“好支书”
冯甲生是瀛湖镇天柱山村十四组村民,与张明俊打了一次交道之后便成了终身的朋友。
他一直在瀛湖水电站大坝工地干活,1996年大坝建成后,他随之失业。抱着试试看的想法,他找到张明俊,希望能在他的帮助下到电站谋个差事,没有想到张明俊爽快地答应了,“行,这个事我记到心上,但得等机会。”
虽然张明俊答应了,但冯甲生当时并没有把这件事真心当回事儿。他说,那时候张明俊跟他们也不是一个村的,再说人家一天那么忙,怎么会把他的这点小事记心上,于是就背着行李到外地打工去了。
没有想到,1998年的一天,他突然接到张明俊的电话,说托付的事情已经给他联系好了,让他直接去应聘。就这样,他成了安康电站的一名工作人员,一直干到现在。“都说张明俊是个好人,通过这件事我是感到人家待人做事确实不来虚的。我后来积极加入共产党,就是受到了他的影响。”
冯甲生说,后来附近的三个村合并成为了一个村,张明俊当了村支书。当时他家在老汪梁村山顶住,是村上最偏远的组,路不通,6户20多口人一直盼着有条公路。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张明俊走访群众,实地调查了解,发现从临近学坊村的公路到他们那里不到两公里,于是他们想从这里开始修路,但这不仅需要邻村的干部群众同意,而且还需要占用人家的地。张明俊没有畏难,马上带着他们去和该村的干部群众商量沟通,希望能给予方便和支持。
“那几天,我见识了明俊的功夫。每天和人家一谈就是大半夜。晚上过了十点钟,我坐在那儿直打盹,熬不住,但见他精神抖擞,还在那里给人家讲道理,翻来覆去地说,不厌其烦。就这样,每天都熬到半夜一两点,第二天他还起得早,去处理村上群众的事,天黑了再次上门到那些人家继续做工作。现在已经记不得当时熬了几个夜晚,最终做通了邻村干部群众的工作,他又自己掏钱给人家补偿。”
2002年6月,修路开始动工后,张明俊坚持实地督查,随时打电话询问情况,跟踪落实直到道路贯通。
“6月的太阳像炉火一样炙烤着大地,他的车只能停在老火石乡的大路边,每次上来,来回要走上十里山路。晴天,他每次都是汗流夹背;雨天,双脚都粘着烂泥。受到他的鼓励,我非常感动,积极联系爆破器材、跑审批手续、找挖掘机,带着大家主动投劳、集资,用了一个多月就修好了。”
他们六户人家为了感谢张明俊和村上领导班子成员,特赠送了一个牌匾,上面写道:“为民修路,造福百姓”。
冯甲生说,那段时间,除了他们家那一块,张明俊还带着大伙修通了村里好几条基础通村通组公路。
“路通了,运材料方便了,我在次年开春就把自家的两间土坯房翻盖成了四间砖房。可是新房刚盖好后,遇到半个多月的大暴雨,房后的泥石流冲涌到了房檐下,我们一家急得团团转。张明俊得知后,踏着稀泥烂浆,赶到家里来,将3000元钱一把塞到我手上说,赶快找人清理,不然危险。”
随后,看到他们山上吃水不方便,张明俊又鼓励他们自己动手打水窖,打一口窖村上奖补600元,解决了他们的吃水困难。
“2004年,在我积极申请和他的推荐下,我光荣地成了一名共产党员。”回想当初入党时,冯甲生不好意思地对张明俊说:“明俊,我的家底薄,没有能力跟你一样帮贫扶困!”张明俊说:“甲生,你可不能这样想,党员发挥作用的方法有很多,关键是思想要先进,要严格要求自己,特别是要带头落实好党的惠民政策,带头发展好经济。”
冯甲生说,正是受张明俊影响,不管是在单位工作,还是落实村上的事,他都非常积极,坚持想到前头,干到前头。
“2005年,张明俊主持召开村组干部和党员大会,号召群众修建沼气池,群众自己出劳力,上级有关部门和村上出配料。这一次,我们组带头积极响应,在全村率先用上了清洁能源,既干净卫生,又不用在山上砍柴,继而保护植被。”
提起张明俊,冯甲生似乎有说不完的话。
“2008年是通村路建设的高峰期,我们村一半以上的路都是张明俊带着大家硬化的。当时,我代表我们小组找到他,想让他把我们组的土路优先列入申报项目计划,早早地给硬化了。这次他却没有答应,而是给我算了笔账,硬化一公里路至少得十几万元,即使做好了,我们还是住在山上,而且地理条件太差,并提醒我说那年的塌方造成的灾害有多危险。让我们先等等,他来想办法找地方,让我们一起搬下山,水电路都是现成的,生活更方便。”
张明俊说到做到,花了两三年时间多次做工作,在安岚路边给冯甲生等村民协调了一块地,2011年与业主签定了协议,2012年开始重新建房,2013年他们几户人家全部搬迁到了新居,彻底告别了高山。
冯甲生说:“当时,因为我家庭条件差,建房时,他自己掏钱买来烟、酒、茶叶等礼品,来我家看望问候,关心建房情况。”在张明俊的帮助支持下,天柱山村的许多户村民从山上搬到新地居住。对此,冯甲生向记者强调说:“那个时候,陕南的移民政策还没有出台,他就已经在做这方面的事情了。”
“杨记者,你如果有时间听,我可以给你讲几天几夜关于张明俊的故事。”冯甲生面对记者的采访如是说。
百姓心中的“好代表”
邻居罗金平一家回忆张明俊往事
在追忆张明俊时,瀛湖镇党委书记唐明成说:“我和他一起工作的五六年时间里,彼此的工作和私人关系都处理得很好。不管从大局还是平时的生活细节中来看,我都发现他的身上汇集了很多人的优点。他的大爱不仅体现在服务本村的群众,而且作为省、市、区人大代表,他所调研提出的建议,并没有从他个人、他的公司、他的村或者某一个行业、某一个小地方的角度出发,而是站在当地社会发展大局的角度所发出的呼吁。”
从2003年起,张明俊先后当选镇、区、市、省四级人大代表和市、区人大常委会委员。
为了能提交真正反映群众心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议案和建议,他广泛走访,深入调查研究,慎重理性思考,认真归纳分析。同时,他给自己定下了“三不”规矩:不说没有经过自己认真调查研究的话,不提超出政策、不利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不以人大代表和人大委员的身份给自己的公司和村子谋项目。
张明俊生前的好几项重要提案,被当地很多干部群众传为佳话,而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在落实后也赢得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在2010年召开的安康市人大二届一次会议上,对库区移民搬迁脱贫致富门路少和利用瀛湖库区水资源致富库区百姓的问题,他提交的“关于加快水产养殖的建议”被安康市人大常委会确定为重点督办建议。安康市政府在地方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筹措资金200万元,向瀛湖、石泉、喜河、蜀河等电站水库投放大规格鱼种500吨,当年发展拦网养鱼近2万亩,网箱养鱼2万口,面积50万平方米。
——由于体制、政策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安康市汉滨区在一段时间内农电网整改进度缓慢。从2005年开始,连续三年提交了“关于加大农村电网改造力度的建议”,随后汉滨区区电力分局积极争取上级扶持,从2008年开始,3年对251个行政村投放整改资金1.2亿元,全区农电网改造覆盖率由原来的30%提升到了78%。
——2008年初,他在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安康团会议上,就村组公路硬化扶持政策等问题作了发言,并正式提交了书面建议。当年6月,他参加了省人大常委会组织的部分代表对重点建议督办活动以及省交通厅的座谈会。但是,他所建议的这个问题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而他不气馁、不放弃,再次深入调查走访,充分论证,不断地提议案、写谏言信。在2009年初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他当着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面,再一次就村级公路建设进行发言。通过努力,从2009年开始,省上调整了村级公路的补助标准,陕南每公里由17万元提高到22万元。
——2011年初,他在省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提交的“把汉江绿化治理纳入全省重点生态治理工程、增加渔业发展资金、做好灾后关注产业发展、城乡统筹发展要切实保护农民利益、解决农村办结婚证难、继续推动村级道路建设”6条建议中,有3件被列为重点督办建议。
张明俊在履行人大代表职责的日子里,无论是哪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大常委会,还是人民代表大会组织的视察、检查和调研活动,只要接到通知,他从不请假缺席。2012年汉滨区十七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一次会议的前一天晚上,他的老母亲去世,但第二天上午他依然按时出席了会议。即使自己躺在病床上,也仍亲手准备要在人民代表大会上提交的议案和建议。
自担任各级人大代表以来,张明俊在省、市、区人大会上提交的议案、建议达121条。“熟悉张明俊的人都知道,他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上提交的议案和建议,涉及到陕南、安康、汉滨的政治、经济、民生各个方面,严格履行了一个人民群众代表的职责,没有私心杂念。”唐明成说。
因此,当地干部群众送给了张明俊一个雅号——“名牌代表”。
女儿心中的“好父亲”
“从我记事起到现在,虽然很少有机会和爸爸在一起相处,但并不影响他给我的爱和好父亲形象。”张明俊的小女儿张晨强忍着泪水告诉记者。
张晨说,自她懂事起,看到父亲总是起早贪黑,忙忙碌碌,为乡亲们和村里的事奔波着。一般早上7点左右就出门了,若是她早晨起来晚了就看不到父亲的身影,中午看到忙碌了大半天的父亲刚回家准备休息,常常都是刚刚躺下,电话铃声就骤然响起,无论是谁的电话,说的事情有多复杂,父亲都会立马起身认真倾听,并耐心解释,帮助解决问题。因此,父亲的很多午休就被这样一个个电话占用了。而父亲晚上回家的时候,家里还是有找他的人在等着,但是无论多晚多累,父亲都会悉心听他们讲问题、说困难,困了就让母亲泡一杯浓茶提神,靠在椅子上手撑着头,一边认真听别人说,一边点头思索,详细了解情况以后,会将重点及时记录下来,并给予答复。如此,年复一年,日复一日。
“父亲的忙碌和对群众的爱,让我们觉得他并不重视我们。记得我上三年级的时候,因重感冒引发心肌炎住进医院,父亲没来看我,只是打过几个电话问候。后来我生气得没有接他电话。病好回家后,我赌气一个多月也没有主动和父亲说话。”
张晨说,后来发生在她姐姐身上的一件事情,让她对父亲的误解更深。那年姐姐中考时,因考试场地较远,父亲早早骑摩托车送她去考场,路上遇到一位同村的大爷在路边焦急地招手,于是父亲停车询问,原来老人急着去火车站赶车,父亲想也没多想,赶忙让姐姐从车上下来,嘱咐她站在路边等,不要到处乱跑。姐姐在原地等了很久,眼看着开考时间就要到了,急得在路边大哭起来,最后导致参加考试迟到了十分钟,影响考试成绩很不理想。姐姐和她都在心里埋怨,“咱们是不是爸爸亲生的,对咱们咋就是这个态度?”
一直以为在父亲心目中这种不受重视、不被关心的感觉会这样持续下去,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她越来越懂得父亲的良苦用心。
“2012年我大学毕业后,去企业工作过,但是一直想考公务员,从毕业开始一直在认真准备考试,从2011年冬天开始一直到去年,我参加公务员考试包括国考省考笔试共6次,进入面试共5次,直到第5次我才通过面试,进入现在的单位工作。”
回想曾经多次被打击的感受,张晨说,父亲一直没有批评指责过她,反而一直给她加油鼓励,给了她很大的自信和力量。第4次面试失败后,她情绪很低落,自信心受到严重打击,一个人坐在房间一言不发,并在心里责怪父亲的不管不问。此时,父亲发现她的反常情绪后,把手放在她的肩膀上轻轻拍着,想了许久才对她说话:“哎,是的,考了这么久确实是太难为你了,我知道你也努力了。但是,自己想要的东西就要自己去争取,父母能给你一时不能给你一世,只有自己努力得来的才踏实,才能挺起胸膛做人,你说是不?”
“现在走上工作岗位了,我才体会到父亲之前对我的‘不关心’、‘不理会’,都是他的一片苦心,他是希望我们不只是要学习好,还要通过失败挫折的历练和艰苦奋斗,努力实现自我成长。”张晨说,“父亲对我们子女的很多看似冷漠的表现,其实也是一种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