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大地,酷暑难耐。7月27日,记者乘坐西安至榆林的7005/7006次绿皮列车,体验高温下火车司机的“火热”生活。
清晨5点30分,天刚蒙蒙亮,西安铁路局西安机务段北客机车队司机陶宏斌和王明辉已到达了乘务派班室,抄写汛期限速公告、录入出乘信息……虽然发车时间是上午8点整,但他们却提前两个半小时到岗,做发车前的准备工作。
当天,西安市最高气温37℃。
39岁的陶宏斌干这一行已有23年,开过蒸汽、内燃、电力等至少12种型号的机车,堪称全能司机。42岁的王明辉跑这条线已经8年,曾多次获得“技术能手”称号。
6点25分,两人到达机车停靠点。登上担当牵引任务的DF4DK客运型内燃机车后,陶宏斌检查机车设备,王明辉负责司机室保洁。不到一会,两人已是大汗淋漓。
“车次7006!”
“车次7006!”
两人手比口述,共同核对完屏幕上显示的数据后,开始发车。
随着机车钥匙的旋转,机车内迅速热了起来。十多分钟后,打开发动机间的小门,热气扑面而来。随着16缸柴油发动机运作,机械间温度急速升至57℃。
陶宏斌进入机械间对机车柴油机运行状态进行了细致检查,不到5分多钟就已汗流浃背,而检查完走行部的王明辉,工作服已经被汗水浸透。
7点30分,两人操控机车到达西安火车站连挂列车车厢,由于频繁调车转线,空调刚打开还未起作用就得换端作业,在50℃的机车内来回穿梭,两人已成了“水人”。
8点,列车准时开出西安火车站。
7005/7006次列车是“出了名”的慢车,从西安至榆林590公里要跑12个小时,平均速度仅50km/h,沿途共44个站停34次,几乎站站停,堪称“公交火车”。
尽管如此,这趟慢车还是颇受沿途群众欢迎。因为山区群众走亲访友、外出赶集乘坐它很方便,全程硬座票价仅35元。列车还专门设置了几个老红军乘车站。
由于老式机车功率低,运行区段又多为山区,弯道多、坡道大、停站多,司机为了给旅客提供平稳、舒适、正点的旅途,每分每秒都要细微调整机车功率,还要密切注意道口行人车辆。由于山区小站站台短,因此每次撂闸都是对司机的一次技术考验。
10点30分左右,进入单程司机运行阶段。王明辉拿着手电,开始例行巡视检查。打开16缸发动机机械间小门,轰鸣声和热浪着实“吓人”。记者无意触摸到小门把手,烫得赶忙缩手。拿红外温度计探测,发动机表面温度59℃。
例行检查完毕,王明辉进入后端休息室休息,等待3小时后换乘。
13点30分左右,列车抵达甘泉北站,按计划,王明辉该接班驾驶。可陶宏斌电话得知,王明辉有些身体不适,去后边车厢上卫生间了。
“干这工作没办法,车头没厕所,就得少喝水!”陶宏斌说,“平平安安把旅客送回家最重要!”
绿皮车在热浪中奔驰着,陶宏斌、王明辉的“蒸笼”生活还将继续……
本报记者 薛生贵 实习生 杨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