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窦铁成工作的“新常态”

2023年09月06日

7月2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习近平总书记给国测一大队老队员的回信,在我省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在大家畅谈时代楷模的时候,全国劳模、中铁一局电务公司高级技师窦铁成又一次成为焦点。快到退休年龄的他并没有躺在功劳簿上,而是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依然行走在“技术强国”的追梦路上,搞新工艺推广、带徒弟、解决生产中的“疑难杂症”……

炎炎夏日,在古城西安最热的时候,地铁三号线正在如火如荼地加快建设步伐。地处东郊浐灞的地铁三号线外部电源工程安装现场,窦铁成与徒弟一起在闷热的工房里,有条不紊地解决安装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外部电源工程为地铁三号线提供地方电源接入,确保通信信号畅通,为机车及车辆提供电源。该项目常务副经理肖雍金介绍,该项目是电务公司中标的第一个外部电源“室内”工程项目,在国内地铁施工中也不多见,其工艺流程、工程质量要求特别高。“每当我们遇到难题时,窦师傅就会出现在现场,成为我们的定海神针!”

从1979年通过招工考试,成为中铁一局一名铁路电力工,再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模,窦铁成在一线踏踏实实工作了36年。而今,已拥有众多荣誉、接近退休年龄的他,依然奔波在火热的施工一线。随着年龄增大,中铁一局各级领导尽量不让他跑一线,让他负责“窦铁成技能大师工作室”、电务公司研究所的质量工作以及工艺工法的实施和推广。再加上原来的“拿手戏”——带徒弟,“搞新工艺推广、带徒弟、解决生产中的疑难杂症”便成为窦铁成工作的“新常态”。

面对新常态,为保证自己85%以上的时间在工地,老窦把工作进行了等级划分:紧急的事、重要的事先做;次要的事就稍稍往后推一推。在他的工作室,记者看到了一张特别的工作安排表。这是老窦为了处理好各项繁杂事务之间的关系特意制作的,从月初到月末的每一天,干什么工作,到哪里去?时间、地点、工作内容写得一清二楚。

作为一名普通工人,窦铁成一贯把正能量传递到施工一线的工人当中。2011年,“窦铁成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时,就有人问他,有了工作室,是不是只在办公室做好课题研究就行了?他却认为,对于基建施工单位,只有在施工现场才能培养人才;也只有在施工现场,才会有新技术的产生与应用。

2013年初,西成铁路施工全面进入抢工大干阶段,按照公司安排,窦铁成急赴汉中,参与了两座临电变电所电气设备的安装施工与调试、试验,主持了三座临电变电所的送电开通。在施工期间,他在所里一边吃饭,一边琢磨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在线路施工现场,由于中午回不去吃饭,他和大家就近吃凉皮、喝矿泉水,就连春节和十五都是在工地上度过的。

2013年5月,宝兰线200多公里架空线路建成,隧道和桥梁建设单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送电成功与否成为了第一要务。可天公不作美,山区的小雨连绵不断,他带着3名工程技术人员,深入无人区和原始森林,登上也只有猴子和山羊才能爬上去的山坡陡壁,脚踩着山石,手抓着树根……到了每座临时变电站后,他顾不上劳累,立即仔细检查电路的安全性、核对接线工艺的正确性。和他一起的年轻人开玩笑说:“我们真没想到您老快60岁的人了,还这么‘皮实’!”

他们3天时间,跑了200公里架空线路下所属的45座临时变电所,完成了全部检测和送电任务。 (下转二版)

窦铁成(右)与徒弟交流

上篇:全总公布2015年上半年拖欠劳动报酬典型案件
下篇:陕西电子信息行业主营业务同比增长30%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5/8/20150806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5-08/06/111570.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