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圆桌、几杯清茶,工会干部、一线职工群众围桌而坐,拉着家常……这样的“圆桌夜谈”景象,如今在浙江慈溪的企业、社区和农村中渐成常态。据介绍,“圆桌夜谈”每月2次,每次夜谈时间一般不少于2小时。2004年9月以来,慈溪工会共开展夜谈60余次,走访500多位一线职工群众,解决问题500多个。(8月11日《工人日报》)
一张圆桌、几杯清茶,人们围桌而坐,拉着家常……大家可不要认为这是一家人或亲戚朋友之间窜门在闲聊。其实,这是浙江慈溪工会开展的“圆桌夜谈”活动,让一张小圆桌成为当地职工群众和工会干部间的谈心桌、议事桌和办事桌。
“圆桌夜谈”,拉近了工会干部和职工群众的距离。毋庸置疑,“圆桌夜谈”这一形式,让职工群众感到很亲切、很温暖,没有了拘束感、压抑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同时,工会干部夜晚还这么不辞劳苦的下基层,让职工群众零距离感受到工会干部的平易近人、敬业勤勉,也让职工群众多了感动和激动,自然会油然而生敬意。
“圆桌夜谈”,可以充分确保一线职工群众的话语权。平时工会干部进企业、社区和农村,基本都选在大白天,而这往往是职工群众较为忙碌的时候,真的难以抽出时间来与工会干部面对面一回。为此,有些企业、社区或村委负责人,只好随便找几个不忙的或压根儿就闲得慌的人应付一下,而那些在一线忙碌工作的职工群众也就基本失去了“话语权”,这自然让工会干部难以听到一线职工群众最具代表性的声音。“圆桌夜谈”,让一线职工群众有时间、有精力向工会干部吐露心声,发表意见,提出建议,从而也能为工会组织有针对性开展工作提供了第一手翔实的资料。
“圆桌夜谈”,是工会干部转变工作作风、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圆桌夜谈”,打通了工会干部亲近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工会干部真正接到地气、真气,从而保证工会走基层活动不作秀、不走过场,取得了真真切切的实效。自2004年9月以来,慈溪工会共开展“圆桌夜谈”60余次,走访500多位一线职工群众,解决问题500多个,这便是最好的说明和证明。
“圆桌”,“圆”出了工会干部与职工群众之间的亲密关系;“夜谈”,“谈”出了工会干部与职工群众双方间的明白话、掏心窝子话。“圆桌夜谈”显“聊效”,我们该为“圆桌夜谈”点赞。 (钱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