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上午,中国石油测井公司安塞项目部33110队赶到王107-34井承担高能气体射孔任务。停好车,扎好隔离带,摆放好目视化标识牌后,33110队开始干活。队长左东星高喊:“兄弟们,把‘宝贝’抬出来。”
左东星口中的“宝贝”,是他们2012年来持续开展射孔标准化的实践成果。
射孔作业工具设备种类多、杂乱,没有统一的存放标准,加上属地管理责任不清,导致设备工具乱摆乱放、混装现象严重,设备损坏率和丢失率居高不下。许多工具设备由于路途颠簸经常损坏,不仅浪费成本,而且存在安全隐患。
“特别是射孔炮头炮尾,由于没有专用工具箱放置,丝扣和密封面经常损坏,使用过程中稍不仔细,极易造成井下安全事故。”左东星说,“仅2012年,33110队因此原因炮头炮尾报废了39副,造成经济损失达两万多元。”
有没有一种专门的工具箱,使这些繁杂的工具设备各归其位,既方便现场作业快速找取,也能将它们保护好,减少人为因素以外的损坏?
左东星带领33110队群策群力、开动思维,着手设计制作专用的工具箱。在没有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该队立足实际,依据标准化,反复讨论实践,先后设计制作了炮头炮尾专用工具箱、仪表工具箱、井控应急设施工具箱等5个工具箱,有效解决了工具易损、易丢失的问题。
“这5个工具箱装下了所有射孔作业必备的工具设备,再配上目视化标示牌,划分责任区域。现场施工作业中,可以快速找到所需的工具设备,这些工具设备由专人保管,不会再出现丢失现象。”左东星介绍,这5个“宝贝”在生产应用中发挥了良好的作用。仅射孔炮头炮尾存放箱的设计就使炮头炮尾平均下井次数由6.1次/副提高到10.6次/副,该队每年可节约成本两万元。 (陈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