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某是丹凤县某单位的一名普通职工,1999年查出肝硬化,没少花过钱。自2009年参加职工互助保险后,一直是当地工会的赔付对象。王某感慨地说:“得了个瞎瞎病,多亏了互助保障,否则真不知这日子咋过啊!”
王某告诉记者,他已经在县总工会连续获得赔付10次,近乎10万元。单今年肝移植花费71万元,互助保障一次性赔付3.5万元。不仅如此,县总工会还将这名职工列入救助对象,在赔付的基础上,再向其发放救助款2000元。王某对此感慨万千:“得了大病,就怕没钱看病,县总工会把职工的事当大事,解了我的心病!”
记者在丹凤县采访时得知,该县近年来以职工互助保障为突破口,积极建立职工群众医疗保障的第三道“绿色屏障”,构筑“多层次,多险种,广覆盖,大互助”互助保障网,让职工享受医疗保障上的更多更大实惠。
早在今年4月,丹凤县政府便与工会联席暨劳动竞赛委员会,研究审议全面推进在职职工互助保障工作时确定,在全县全面开展在职职工互助保障工作,将互助保障工作纳入全县民生工程计划,让全县广大职工享受更多的实惠。截至目前,该县职工互助保障基本达到了全覆盖,收缴保费突破90万元,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为了优质高效地为职工办理互助保障业务,丹凤县总工会在县援助中心和各镇(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设置服务窗口,安排两名专职人员办理业务。县总工会为各镇(社区)配备一名兼职协理员,每人每月补助50元,实行柜台式受理服务。充分利用工会信息网络平台,建立互保面对面网上直通车,达到网上交费、网上审核、网上理赔、网上兑付,减少办保环节,达到快捷、高效。建立规范的办理流程,细化工作程序,严堵漏洞,杜绝失误。
丹凤县自开展这项保障工作以来,已连续三年被评为省级示范县。该县还明确将在职职工互助保障工作范围由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向企业职工、有单位的农民工和下岗职工等弱势群体拓展,同社会医疗保险、精准扶贫、低保等项保障政策相互衔接、互链互补、资源共享、同步发展,在符合低保、社保、精准扶贫、职工困难援助等项民生政策的前提下,对出险的重疾人员予以一定的社会救助。县总工会年度预算基金中拔付不少于33.52万元,用于对农民工、下岗职工等困难人员参保补助。
在出险职工援助上,除按其所参保的对应项目享受赔付待遇以外,县总工会将年度内的出险人员纳入困难援助对象建档立卡,按县困难职工援助中心项目予以援助;对年度内重疾出险人员,一次性援助资金1000-2000元。如今,在丹凤县,职工互助保障已经由原来的工会干部上门“催保”变为职工向所在单位“要保”。
本报记者 兰增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