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父亲的藏书

2023年09月13日

□曹雪柏

父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农闲之际走村窜巷收破烂,是远近家喻户晓的“破烂王”,收入不多,但我认为父亲却是最富有的。

父亲拥有上千册藏书,他的藏书全是从破烂堆里整理出来,包罗万象,五花八门,堪称我们村子里一绝。

父亲为人厚道,童叟无欺,一声“收——破烂啰——”的叫卖声,粗犷有力,委婉动听。十里八乡的乡亲都愿意把啤酒瓶、废铁烂铜,旧书旧报卖给父亲。每次收到旧书旧报,父亲视若珍宝,拉回家,精心挑选,细心修补,再分类摆放,并腾出专门一间房来存放。院子那间厦房,整整一间全是父亲收回的旧书。徜徉其间,犹如遨游知识的海洋。曾记得小时候,我就是在父亲的旧书堆里,读完了人生的第一本小说《鲁滨孙漂流记》,当时我被鲁滨孙的顽强意志深深打动,立志长大了要环游四海。中学时代我先后读了《西游记》《红岩》《林海雪原》《铁道游击队》等,正是经常泡在父亲的旧书堆里,我的写作水平不断提高,每次作文,老师都会在班里范读。

父亲爱书更爱看书,闲暇之余,大部分时间都泡在了书堆里。《中华民间故事》《农业气象》《中老年养生》父亲爱看,包括那些科学种田、畜牧饲养之类的书也爱读。父亲是村子里小有名气的“知识分子”“文化人”,大凡小事乡亲们都爱请教父亲。

在父亲的影响之下,乡亲们也常常光顾我家看书。我家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读吧”。父亲为了满足村里老人看书,还准备了几把放大镜。

尤其对那些识字不多或者文盲老人,父亲常常为他们读书、读报。若遇寒暑假或节假日,村子里那些上学的学生娃,也常常找父亲借书看。隔壁的王伯伯种植大棚蔬菜,经常来翻阅《蔬菜种植》《大棚蔬菜病虫害防治》方面的书,学习了许多种植技术,还靠大棚蔬菜发家致富,在县城买了楼房呢。对门的招娣姨在废旧书摊中翻了一本《毛衣编织花样》,图文并茂,自学成才,成了村子里针织专家,惹得村里那些妇女们围着招娣姨团团转。

没几年,父亲的藏书竟达上千册,由一个“破烂王”成了村子里赫赫有名的“藏书王”。书虽为旧书,但是知识不分新旧,知识永远不过时。一次,从父亲收回的旧书堆中还意外发现一本清代手抄本的《聊斋志异》,颇具珍藏价值。

去年,父亲的藏书引起了县文化部门的重视,县电视台还进行了专门报道——《一个“破烂王”的藏书梦》,并捐赠了上百本农业方面的新书。镜头上,父亲戴着一顶旧草帽,身后就是整齐摆放的藏书,面对记者的采访,父亲的回答显得拘谨而羞涩……

父亲的藏书,规模在不断扩大。不仅自己阅读,更主要的是带动了身边的农民,周边的邻居尽享阅读之乐,在读书中,村里人的知识水平、文化修养在不断提升,邻里之间更加和睦。父亲的藏书,是村里一道靓丽的风景,农家的精神食粮!

上篇:书法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5/9/20150914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5-09/14/130113.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