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画像
鲁迅说过,我看事情太仔细,我对中国人的内情看得太清楚。
往深处看,仔细看
一个太仔细,一个太清楚,这大概就是鲁迅看事情不同寻常之处。他要关注的,也是杂文里要揭示的,是人的最隐蔽的心理状态,而且是人自己都未必自觉,即无意识的隐蔽心理。他有一种特殊的眼光,在一般人看来没有什么问题的地方,一眼看出内情,揭示出问题,让大家大吃一惊。
鲁迅曾做了国骂“始于何代”的考证。他发现,“国骂”从古就有,但“他妈的”作为国骂,却始于晋代。因为晋代是讲门第、讲出身的。人的地位、价值不取决于你的主观努力和才能,而取决于你的出身。出身大家族就可以当大官,这就是“倚仗祖宗,吃祖宗饭”,这样的遗风于今犹存:过去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现在是“有个好爸爸,走遍天下都不怕”。仗势欺人,就是仗着父母、祖宗的势力欺负人。当一个人他出身寒门,受到仗势欺人的人的欺负时,他心中充满了怨气,想反抗,又不敢反抗,怎么办?就走一条“曲线反抗”的道路:你不是靠着父母吃祖宗饭吗?那我就骂“他妈的”,好像这一骂就出气了,心理就平衡了:这是典型的阿Q心理。
这也可以说是一种反抗,但却是靠骂脏话来泄愤,骂一个“他妈的”就心满意足了,就忘记一切屈辱,还是眼睛一闭,天下太平了。鲁迅说,这是卑劣的反抗。
正面文章反面看
鲁迅说:“我的习性不大好,每不肯相信表面上的事情”,常有“疑心”。这一疑心,就有了一个了不得的发现。为什么会这样?由此而引发了对中国国民性的反思。鲁迅说,中国是一个会做戏的民族,所谓“剧场小天地,天地大剧场”。为什么要做戏?就因为中国人没有真正的信仰,有迷信,有狂信,但就没有坚信。中国人很少“信而从”,更多的是“怕而利用”。“利用”就是“演戏”。所以中国人是“做戏的虚无党”。
鲁迅说,如果你看到某个人,头头是道,冠冕堂皇地大说一气,你如果真的相信他所说的一切,你就是一头“笨牛”。如果你不但相信,还要按着他说的去做,那你就不知道是什么了。最可怕的是,大家都知道是胡说八道,谁都不相信,其实说话的人自己也未必相信。但是大家(说话的人,听话的人)都做出一副相信的样子。这就是说,明知语言的虚伪性,还要维护这种虚伪性。因为已经形成了游戏规则。
面对这样的文字游戏国里的做戏虚无党,我们怎么办?
鲁迅教给我们的办法,是“正面文章反面看”。他说,这是中国所谓的“推背图”的思维方式:从反面来推测未来或现在的事情。
鲁迅自己则依据这样的“正面文章反面看”的思维方法,对他所生活的纵横捭阖的现实政治和变化莫测的险恶人心,做出了许多极为犀利的判断。例如——
自称盗贼的无须防,得其反倒是好人;自称正人君子的必须防,得其反则是盗贼。(《小杂感》)
一,自称“铁血”“侠魂”“古狂”“怪侠”“亚雄”之类的不看。
二,自称“鲽栖”“鸳精”“芳侬”“花怜”“秋瘦”“春愁”之类的又不看。
三,自命为“一分子”,自谦为“小百姓”,自鄙为“一笑”之类的又不看。
四,自号为“愤世生”“厌世主人”“救世居士”之类的又不看。(《名字》)
鲁迅的这些话,就像是对当下中国社会的一个警示:这些自作正人君子状、自作狂态怪状、自作多情、自作谦虚状、自作救世姿态的人,现在是越来越多了,打开书籍、报刊、网站,几乎比比皆是。这是我们非用“看夜的眼睛”认真辨别不可的。 □钱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