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陕鼓 紫阳——企地携手缔结发展“良缘”

2023年09月13日

(上接一版)

与紫阳县建立帮扶关系已有十年的陕鼓集团,依靠自身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专业技术能力,打消了地方上的担忧。

据了解,目前,针对紫阳城镇建设规划要求以及当地水质特点,陕鼓已建成紫阳县城关镇新田村集中安置点污水处理示范项目,处理过的水质已达到环保排放标准。该试点的成功运行推进了紫阳县污水处理工程进展,对维护汉江水质稳定、丹江口水库水源涵养地的保护具有积极意义。

走在陕鼓出资修建的便民桥和通村公路上,李焘说:“这里留下了我太多记忆。2010年‘7·18’特大泥石流让腊竹村损失惨重。房屋冲毁,路面四处坍塌,涵洞、桥梁全遭损毁。我和村民们一起进行灾后重建,也和他们结下了深厚友谊。”

据了解,自2006年以来,陕鼓先后为紫阳修建了18座便民桥,并出资改造了腊竹村胡家梁、刘家梁两条共计4公里的山路,以及焕古村的通村公路和码头路。

当地村干部介绍说,自从修建了连接码头的通村公路,第二年,焕古村就有上百户村民建起了新居。

紫阳县腊竹村雪沟茶叶加工厂厂长陈久明坦言,“陕鼓帮助我们修了路,茶叶销路一下子打开了,厂子年纯收入从过去每年20多万元增长到如今的60多万元。”

如今,这两个位于大山深处的小村庄已经成为紫阳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一座座小楼依山而建,装点于山水之间。村民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种植茶叶,悉心营造着自己的生活。

资源互补重“造血” 新型帮扶结“良缘”

过去的十年间,在陕西省委、省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下,陕鼓带着感情、责任和资金,先后投入扶贫帮困资金280多万元。多名陕鼓优秀青年干部作为志愿者,驻村蹲点,与村民共同劳动、生活,为紫阳的小山村送资金、送人才、送思路、送希望、送爱心,切实为当地助困、助学,帮助当地发展茶叶、魔芋等相关产业,为村民脱贫致富出谋划策。

如今紫阳的面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作为国家592个国定贫困县之一,紫阳县有贫困人口11.45万人。如何彻底解决人的思想观念问题,在兼顾发展的同时让当地人民生活更加富足,也是紫阳面临的最大县情。

陕鼓党委书记、董事长印建安认为,真正的扶贫不仅仅是提供资金上的支持,更要“授人以渔”,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陕鼓与紫阳有着十年的帮扶历程,未来要将帮扶和紫阳的生态环境及产业发展相结合,创立新型的帮扶方式,将一些帮扶项目参与到紫阳生态建设发展中,做到精准帮扶,深度帮扶。

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紫阳县委书记王晓江认为,过去我们的扶贫主要集中在老百姓的基本生活保障和环境改善,通过共同努力使老百姓生活、生产发生了巨大变化。而新形势下,更需要增强内生动力。

“十年来,双方情感上的互信互助是我们持续合作的基石。”紫阳县焕古镇副镇长伍鹏说,陕鼓与紫阳若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相信这种新型的帮扶模式会具有良好的社会效应。

赵立根认为,陕鼓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未来,紫阳县与陕鼓将加快探索全面战略合作模式,在国家政策和法律规定范围内进行深度、务实合作,加强沟通对接,携手共同发展,努力实现互利共赢。

在十年扶贫实践的不断探索中,陕鼓不断创新扶贫工作模式和帮扶关系,使帮扶从“项目资助”向“既资助项目又提供智力支持”转变;从“政府安排”向“深度合作”转变。 (刘刚)

上篇:炼化LNG:为延长石油“增气扩化”奠基
下篇:图片新闻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5/9/2015092302-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5-09/23/130389.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