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楼廊闲话》以关怀社会和人生问题为主旨,探讨在西方文化强烈冲击下,中国人应守和必守的常道。涉及教育、做人、幸福等方面,包含诸如守旧与开新、奖励与惩罚、人的尊严、职业精神之类的话题。《楼廊闲话》中内容由作者钱胡美琦与钱穆先生在日常闲居中交流切磋而来,其观点也映照出钱先生后期对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疼惜与执著。
这几天在报上看到有关一北商专校长痛于学生犯错不知惭愧,自己带头,向国旗及国父遗像下跪忏悔一事引起社会不同议论。报导中说:“有人认为这事有伤学生自尊心及体面,有人认为政府曾三令五申禁止学校体罚学生,校长的作法无异是一项严重的错误,采用下跪更是错误。”读后感触良多,引起我们夫妇“闲话”,特以“人的尊严”为题,谈谈我们的管见。
人的尊严,应该分三层讲,一是“生命”的尊严。生命赋自天地大自然,飞禽走兽,对其生命,各有尊严,人有他的生命,即有他的尊严。我们不能无端抹杀某一生命的尊严。但在人的世界里却更有一个“人格”的尊严,照中国人传统的讲法,这是“人性”的尊严。
“人格”二字是西方人所使用的,实际上,人格尊严是紧接着生命尊严而来。有一个人格即一个生命,我们要保障其生命,连带及于其财产等一应具体事项,其保护方法,则凭法律。所以西方人讲“人格”,实际上是一法律名辞。每个人都有他的人格尊严,如果他犯了罪,损害了他人的生命及财产等,定要经过审判由法律来裁决他的罪,这是西方文化传统如此。但我们东方传统并不认为每一人格都有他“无上”的尊严。中国人在人格尊严上更看重“人性”的尊严,这与西方人讲人格尊严有所不同。
孩子长大了进入学校,当然有他的生命尊严,有他人格的尊严,但更重要的,在其“生命”、“人格”的尊严之上,更应有一个“人性”的尊严。中国人说,这是“人品”的尊严。“品”是有高低等级的。
中国人讲“人性”,孟子讲人性“善”,荀子讲人性“恶”,后来又有人讲人性善恶混。究竟人性是善,是恶,是善恶混,在此且不讨论。但孟子讲人性善,说人应该教,荀子讲人性恶,也说人应该教。性善要教他不向恶,性恶要教到他懂向善。孟子因主性善,所以说“人皆可以为尧舜”。荀子因主性恶,所以说每一个人要“守礼”“守法”。要教人懂“礼”,也懂“法”,在家庭,在学校,在教育。我们不能只讲法,不讲礼。
至于讲到“下跪”,有人认为处罚学生下跪,更是校长的过错,但下跪也是一种“礼”,比较握手、拥抱、鞠躬更显得庄严虔诚。中国人自古对祖先对父母表示最上情感的方式都下跪。对不孝子孙罚令下跪,也是一种教育方法。现在人认为封建。但下跪之礼也不是只有中国人用。西方人对上帝下跪,天主教也对神父下跪,我们没有人敢批评,难道我们对国旗、国父遗像下跪,便该批评吗?
每当在殡仪馆看见孝子们也和吊客们一般,只向死去的父母行鞠躬礼来表示他们最后的敬礼,我心里就自然泛起无限悲伤,毕竟父母不同于一般人,三鞠躬不足以表示我们对父母逝去的哀思。鞠躬下跪,固只是一种形式,然而人的无限情感却可依靠此形式来表达。那下跪至少也表达了我们私人人性的尊严。商专校长教学生们对国旗、国父遗像下跪,也只要教青年学生们接触到一种“人性尊严”的肃穆心情。所以校长亲自下跪,并不损伤校长之尊严,又何尝损伤了学生们的尊严,更何尝是用来作一种体罚呢?
□摘自钱胡美琦《楼廊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