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在南太平洋上的磨砺与坚守

——中铁一局斐济公司走出去发展纪实

2023年09月13日

当国内的人们还沉浸在深夜香甜的梦乡里时,在万里之外的南太平洋岛国斐济,已经迎来了世界第一缕阳光。

从斐济首都苏瓦的2A和2B市政道路、给水污水管网升级工程,到总长70公里的北岛的纳布瓦鲁公路施工现场,中铁一局上千名中外员工迎着鲜红的朝霞又精神抖擞地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这个美丽却经济欠发达的国家因为这群建设者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中铁一局斐济公司从2008年进入斐济以来,7年磨砺前行,在这里“掘出第一桶金”:既有效益上的收获,也为集团公司海外事业培养了一大批熟悉国际工程管理规则的管理人才,使得斐济成为中铁一局海外事业发展的“根据地”之一。

7年磨砺前行,中铁一局员工正以中国人的汗水与智慧,助推这个美丽的岛国经济文化大发展,并与当地人民融合与共,互利双赢,在中斐两国搭起了一座友谊之桥。

从一座桥走向海外

时间回溯到2008年11月11日。这一天中铁一局签约斐济纳嘎里桥项目,尽管这座桥只有151米长,产值1900万元人民币,但它却是中铁一局第一个独立中标、独立经营、独立施工的海外项目,开启了中铁一局海外事业的新纪元。之前,中铁一局做的很多海外项目,大多是工程分包或联合、合作经营模式。

“当时,我们中铁一局6名员工带了6万美金来到斐济,作为第一个项目的建点和启动资金,非常的艰难。”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海外事业部党委书记刘战宏感慨地讲道。

集团公司领导得到喜讯后,做出了“公司化持续经营”等顶层设计并亲临现场谋划部署。

2009年4月,中铁一局斐济公司成功在当地注册,直管呐嘎里大桥工程项目。斐济公司成为中铁一局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海外公司,拉开了深耕斐济市场的序幕。

纳嘎里大桥虽然不长,却是连接斐济首都苏瓦与尼麻拉亚省的交通要道,斐济政府对该桥的建设高度重视。斐济公司在纳嘎里桥项目经营全面与国际接轨,按照国际通用的市场规则操作。

项目开工时,面对人员、资金短缺,项目驻地缺水、缺电,业主、材料商、协作单位工期意识淡薄,办事效率低下等重重困难,斐济公司一班人想尽一切办法,推动工程艰难前行。

人手匮乏,项目部就人人身兼数职、个个争当“多面手”;资金短缺,项目部就加强预算管理,充分依靠预付款来运作;没有电,项目部就用自己的小发电机发电,供办公和生活使用;没有熟练工人,项目部就手把手地教,把当地农民培训为熟练工人;有关单位拖拉,项目部就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一遍遍地沟通。期间,还先后战胜10次洪水侵袭。

2009年12月底,在克服了诸多艰难险阻后,纳嘎里桥项目提前两个月顺利竣工。

斐济政府交通部长高兴地说:纳嘎里桥是斐济有史以来第一个提前完工的工程。

这在只有80万人口的斐济国产生了巨大的轰动效应,无论是斐济政府官员还是普通民众,只要看到穿着“中铁一局”标识字样的人员,马上会竖起大拇指赞叹:中铁一局,number one(最棒)!

呐嘎里大桥犹如一把钥匙打开了斐济国的市场大门。

中铁一局从这座桥走向海外和南太平洋。

从“走出去”到“走上去

如果说呐嘎里大桥是中铁一局“走出去”的起点,那么作为“外来者”,只有真正“走进去”才能真正了解市场,实现生存,只有“走上去”才能在波澜壮阔的市场浪潮中掌控自己的命运,促进持续发展。

凭借嘎里大桥在斐济的良好信誉和巨大影响,斐济公司相继中标国王路升级改造项目、廉租房、河道疏浚、滑坡治理等工程。在中铁一局国业务“事业化、公司化、专业化、本土化”原则指引下,斐济公司员工非常珍惜每一个中标项目,“现场保市场”的理念深入人心。

为了扎根斐济市场,斐济公司在“经营本土化”方面大胆尝试,迈出了重要步伐。为适应斐济财税制度,中铁一局斐济公司招聘了斐济籍财务人员,为在建项目配备专职外籍财务会计,夯实企业合法经营的基础。为了防范安全、环保等建设管理风险,公司引进当地安全咨询公司。

现在斐济公司本部,中方员工29人,斐济籍管理人员25人,基本上达到了1:1的比例。而在每个工程现场,作业工人全部都是斐济当地人。截至目前,中铁一局斐济公司先后聘用3000多人次的斐济籍工人和工程技术、管理人才。

不仅如此,公司还购置了自己的办公驻地,拥有一块几百亩的农场。

让中铁一局斐济公司员工感到莫大光荣的是,他们还协助中国驻斐济大使馆,圆满完成了习近平总书记等国家领导人访斐期间的系列接待任务,受到大使馆方面的高度肯定。中铁一局员工通过辛勤的工作,无形中成为联接中斐两国文化交流的一个纽带与桥梁,赢得了斐济国家上至政府首脑,下至百姓的肯定与赞扬。

斐济总理姆拜尼马拉马多次莅临工程现场,对中铁一局员工的努力付出给予肯定。2015年7月28日布扎贝公路竣工仪式现场,姆拜尼马拉马又一次出席了中铁一局施工工程的竣工典礼,并对布扎贝公路的高质量给予肯定,对中铁一局为项目所作的巨大贡献表示衷心感谢!

融合了斐济服饰文化和中国中铁企业文化的蓝色“布拉衫”工装成为中铁一局员工的靓丽标志,成为当地的一道风景。在中铁一局工作成为受人尊重的事。一次,一位中铁一局员工坐船时和一位斐济大妈聊天,斐济大妈高兴地说:“我的亲戚就在中铁一局工作,我的女儿现在上大学,毕业了也会去中铁一局应聘。”

“用技术管理实力打败斐济地方企业,用价格打败新西兰等西方公司”。斐济公司营销部长黄元华虽然刚来斐济只有一年多,对占有斐济市场却有着自己的见解。他告诉笔者“在斐济40%的公路工程都是由中国公司来干,而中铁一局占中资企业施工总量的60%。”

经过7年发展,到2015年9月,斐济公司从公路到市政,从房建到河道疏浚,从滑坡治理到农业领域,累计中标项目17个,中标额21.8亿元,成为斐济最大的中资企业。

从斐济到辐射南太平洋

“我们这几年中标产值虽然高达21亿元,但是其中有15亿元的合同额是中国贷款的‘两优项目’。如果仅仅依靠这些项目,显然与集团公司海外规模发展规划不相适应。”在斐济公司良好的发展现状中,中铁一局海外事业部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兼斐济公司总经理唐德贤看到了其中的隐忧。

2015年3月在中铁一局第三次党代会上,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为和在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把海外市场作为维系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板块,实现国内市场和海外市场二元并举”,“在四年内海外市场份额要占到20%,使海外市场成为承接企业产能、保持市场份额、实现企业盈利的重要阵地”。按照这个规划目标,四年后集团公司海外项目营销份额要达到五分之一,即:营销额要达到140亿元以上。

“据我了解,中国每年的援外项目大约有200多亿元。这其中又有多少国内企业来分这块‘蛋糕’?!”唐德贤讲道。“鸡蛋不能放到一个篮子里。在斐济我们也要多元化经营,既要紧紧追踪中国援斐的两优项目,也要积极向其他领域不断深入。”

据了解,中铁一局斐济公司正在考察酒店、公寓、水电站项目的开发,并联合美国、新西兰等国家设计公司,介入BOT等投资项目,以此带动揽活,实现持续发展。

唐德贤告诉笔者,以前中铁一局在斐济的工程项目主要集中在公路局、农业局、住建局。现在水务局的项目也非常多,他们要通过现场保市场,推动项目做好。

近期,中铁一局斐济公司就中标了一个给水污水管网升级项目。该项目为DB项目,即设计、建造,由水务局管理,设计公司是新西兰的APPUS公司。

同时,考虑到斐济经济欠发达、国土面积小、人口数量不多,市场有限。根据中铁一局国际化战略的指导思想和区域化经营的理念,2014年斐济公司在做好斐济市场的同时,成功实现了以斐济为中心向南太平洋周边区域的辐射。向周边的澳大利亚、新西兰、萨摩亚、瓦努阿图等国家拓展,并已在瓦努阿图和萨摩亚设立分公司。

2014年,斐济公司签约瓦鲁阿图公路项目,合同总额达3.76亿元人民币。目前,该项目因为政府更迭、资金等原因正在进一步工作接洽中。在萨摩亚,斐济公司正在组织投标的有三个小水电项目、一个桥梁项目,以及萨摩亚机场跑道升级改造项目。

“斐济公司是中铁一局目前在海外坚持时间最长,取得综合效益最好的海外公司,为企业发展国际业务培养了一大批人才,提供了很多有益的经验。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推进,中铁一局海外事业也必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刘战宏讲道。

(史飞龙 王刚 孙克益)

上篇:没有了
下篇:“十三五”打造一流新型现代化配电网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5/9/2015092902-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5-09/29/130496.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