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
形式多样 服务困难职工子女
今年的“金秋爱心助学”活动,各级工会按照“三服务一加强”活动和建设“五型工会”的要求,更好地服务困难职工群众。
“今年,全省大约有三分之一市县采取银行卡发放助学金。”冯勇说,按照全总的要求,全省各级工会有条件的工会采取银行卡发放助学金。同时,一些工会还采取上门“送温暖”的形式,由主席和分管主席带队,亲自将助学金送到职工子女手中。
8月31日,西安新城区总工会主席杨素梅、副主席何阿宁走访慰问了区资产管理公司和西一路街道的两名困难职工曹正琴和李强,为他们考上大学的孩子们分别送去了2000元助学金。
同新城区总工会一样,全省各级工会在“金秋爱心助学”活动中,零活采取多种形式,更好地开展“金秋爱心助学”活动。
依档施救 确保公开公正
多年来,省总工会将“金秋爱心助学”活动作为职工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的有力举措,夯实助学活动的基础,形成规范化、常态化、制度化的助学帮扶机制,使其成为全省工会名副其实的品牌工程。
“做好依档施救,保证资金安全。”省总工会主席白阿莹指出,“金秋爱心助学”活动必须按照“依档施救”、“实名制”的工作原则和助学程序及标准开展,努力确保活动“全覆盖、不遗漏”。
按照白阿莹主席的要求,今年的全省“金秋爱心助学”活动,实现了与民政、教育和扶贫等部门的有机衔接,确保把有限的资金用在需要帮助的困难职工身上。
省总工会副主席王宏兵要求,各级工会要加大对农民工子女的帮扶力度,努力实现帮扶系统内困难职工家庭子女助学全覆盖、不遗漏;简化程序,快速、便捷地为困难职工服务;严格审核标准,不得随意扩大帮扶范围,不得优亲厚友,不得重复帮扶,对于助学活动确定助学的对象要在单位进行公示,“必须保证公平、公正”。冯勇说,按照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的要求,所有施救对象必须是“困难职工档案”中录入的困难职工和农民工。
可以说,我省工会“金秋爱心助学”活动的方式、理念都在不断创新和完善。一方面,各级工会积极争取到各级财政的最大支持,做好与民政、教育等部门的有效衔接,对政府未顾及到的困难职工子女努力实现了全覆盖。另一方面,各级工会还动员优势产业、企业、劳模、爱心人士等帮困难企业职工和农民工子女,使工会助学的社会影响力和覆盖面不断扩大。
“13年来,全省工会共筹措助学资金2.59亿元,资助21.12万名贫困家庭子女圆了大学梦,受到职工群众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省总工会常务副主席周树红说。
本报记者 薛生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