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啊,纺织城

2023年09月08日

原西北国棉三厂鸟瞰(资料图)

2015年,国庆节前夕。全国劳动模范、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曾在陕西省总工会担任女工部长、生产部长、机关纪委书记、七十七岁高龄的新中国第一代纺织女工林秀英,以病后孱弱之身,在老伴的陪同下,步履艰难地走出西北一路一隅省总工会家属院,几经辗转,乘公交车来到东部纺织城。在她曾经工作了二十多年的西北国棉四厂门前,凝视着厂门背后已成为残垣断壁的厂房和办公大楼,满脸溢出的是失落、伤感、惆怅,眼眶滚动着晶莹的泪珠。在背对残留着的厂门拍摄几幅照片之后,她恋恋不舍地离去。

呵,纺织城。

纺织城,是在建国不久的“一五”期间,由国家投资,在白鹿原下,浐河东岸的荒滩上建设起来的。以华东纺织建筑安装四公司为班底组建起来的西北纺织建筑安装四公司,以一年一厂的速度,建成了西北三棉、四棉、五棉和西北第一印染厂,成为西北地区首屈一指、在全国纺织行业赫赫有名的纺织工业基地。

年轻的纺织城,美丽、辉煌、朝气蓬勃。具有纺织行业特色的锯齿形厂房,在半坡先民遗址的身畔迤逦排开。三角形的钢梁,是锯齿的骨骼,斜面覆以银灰色的瓦片,直立面镶嵌着双层玻璃,让阳光尽情地泻入车间。车间的红色地板上,安装着数以万计的纺织机械,均是赏心悦目的绿色,千姿百态,如同各种巨型的乐器,等待着人们来演奏。其中,织布机就有六千多台,那一起开动的声音,真是惊天动地,气势恢宏。年轻的笔者曾写过一首小诗,发表在《西安日报》副刊,其中有这么几句:

像雷霆万钧在空谷滚动

像飓风掀起粗暴的狂涛

像千军万马在午夜奔驰

像倾盆大雨鞭打着椰林

……

以女工为主体的纺织工人,在五家大型企业里,每年纺纱七万多吨,织布三亿多米,各种花布、色布、漂白布一亿两千多米。纺织业在陕西工业战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全省工业产值中的比重占60%,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善人民生活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年轻的纺织城,是古城之东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切都是美丽的:厂房、宿舍、学校、医院、保育院、商业网点……一条条从生活区通往生产区的小路,长不过两千米的正街,东街、西街、永远是那样干净、朴素、美丽、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然而,最美的还是纺织城人!

当年,“举国体制”威力无限。中央人民政府发出“支援大西北”的号令,从松辽平原、渤海之滨、黄浦江畔、歌乐山下,从祖国的四面八方,一批批对共产党怀着朴素感情的男男女女,拖家带口,义无反顾地奔向西安。他们是纺织行业的行家里手,响应祖国的号召,到年轻的纺织城来播撒种籽,传授经验,让数万台崭新的机器运动起来,纺纱织布。这时,一批批三秦儿女,从秦岭北麓、渭北高原、延河之滨,无定河两岸,走出农家小院,到纺织城集合,像春蚕一样学习操作技术,掌握生产本领。而两千多名上海姑娘乘坐的专列,直接开到纺织城的专用线,成为传播一时的佳话……昔日荒凉、沉寂的浐河滩,成为南腔北调汇集之地。

六十多年来,走进纺织城各厂的俊男靓女达五、六万之众。他们在“潮湿、粉尘、噪声”的合围中,夜以继日地从事艰苦的劳动。像林秀英所在的岗位的织布女工,每日在数十台机器排列形成的“弄档”中巡回,其路程近五十公里,一年就是一个“两万五”!

艰苦的劳动得到党和祖国的关怀和社会的尊重。小小的纺织城,面积仅有两平方公里。在这弹丸之地,六十余年间,涌现出全国劳动模范五人,省市劳动模范以及各种操作能手、技术尖子数百人。有三人当选第三届、第四届、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有四名纺织女工当选党的九大、十三大、十五大、十八大代表,省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有数十人之众!

光荣属于纺织城,属于几代纺织工人!

年华似水,光阴如梭。纺织城老了,第一代纺织城人老了。

笔者作为纺织工人中的一员,在这里工作了四十年,生活了六十余年,目睹当年的同龄人,从俊男靓女到老态龙钟,每日每时同他们见面、谈笑、互道珍重,心头常常涌起酸楚、感伤和骄傲、自豪各种情愫。

市场经济的大潮给纺织工业以强烈的冲击,纺织城自难例外。当年风光无限的纺织城,像一艘失去动力的舰船,在风浪中搏击、飘荡、挣扎。后来者的水手和船长们,尽管绞尽脑汁,竭尽全力,最终无力回天,未能改变破产的命运!

进入二十一世纪,纺织城改造工程的启动,牵动着千千万万人的心。2015年,纺织厂老厂的拆迁,使许多情系车间的老纺织人受到刺激和震撼。林秀英离开纺织城已三十余年,而她的心留在纺织城,留在西北国棉四厂的织布车间,她以病后孱弱之躯,硬撑着回到昔日极尽辉煌的如今已成残垣断壁的厂门前,她心中五味杂陈,就不难理解了。

笔者已八十有五,步履蹒跚,一种难以名状的情愫,迫使我常常到两公里长的仿西街马路踽踽独行,眼着看西北六棉已失去踪影,西北四棉已成为一片废墟,西北五棉在沉寂中等待毁灭,西北一印已被五马分尸,改头换面,唯有西北五棉仍在苦苦挣扎,等待着的是同样的命运……

纺织城,如今的定位在五十平方公里的范围,离昔日纺织城有一段距离的地铁一号铁终点站,命名为纺织城站。

在灞河东岸的洪庆山下,一个以西北三棉、四棉、六棉,一印为基础组成的西安纺织集团,新建的厂房雄踞在一片坡地之上。2015年5月20日,正式投入生产。笔者有幸受邀参加了仪式。那有着浓烈现代气息的厂房,当今世界上一流的纺织机械,使人叹为观止,倍受鼓舞!

我衷心地祝愿,凤凰涅槃的美丽神话,在这里成为现实,西安纺织集团重振雄风,展翅高翔!

昔日喧腾纺织城,

眼下空余纺织人。

浩叹朱颜成皓首,

逝去青春追白云。

座座厂房成渣土,

台台机杼已断魂。

神州大地东风劲,

洪庆山下获重生。

□杨大发

纺织女工们(资料图)

上篇:粮食呀粮食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5/10/20151013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5-10/13/119464.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