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白水煤矿:百年老矿画上沉甸甸的“句号”

2023年09月08日

有着百年辉煌历史的蒲白矿业公司白水煤矿,目前正面临着无法回避的现实——因煤炭资源枯竭,于今年9月底正式关闭。继第一批81名干部职工到彬长矿业分流安置以来,今年又有290多名职工相继离开,原有1625人已减至目前维持关闭收尾的200余人。等关井回收工作完全结束后,107年开采历史的白水煤矿就要划上一个沉甸甸的句号了。

重重困境中拉开回收帷幕

蒲白矿业公司官网上显示:“白水煤矿井田自明清、民国以来均有开采,1954年由私营小窑合并,实行公私合营,1958年收归国有。1958年、1970年国家先后两次对该矿井改造,1971年简易投产,年设计能力51万吨,1988年国家再次对该矿井进行改扩建,1993年4月投产,设计能力为105万吨/年。”在关闭前,该矿一直是陕煤化集团蒲白矿业公司的主力矿井之一。

2010年后,白水煤矿资源枯竭的问题越来越加剧,按照陕煤化集团“去杂归核”战略要求,白水煤矿被列入集团今年要关闭的八对矿井之一。今年元月底,白水矿正式开始井下回收工作,关井进入倒计时。

“我参与的综采工作面23510及二四采区的回收工作基本完成,只剩23517及大巷和其它个别巷道的最后扫尾。可先后几批次人员分流后,技术人员极度缺乏,矿上只能对各队重新整合。”作为老白水矿人,该矿机电副总马怀清说这句话时带着感情。

事实上,除工程队不变外,该矿对人员全部打乱重新整合,组建成立了回收一队、回收二队和综合队。

“真正困难的是大家工作热情不高,思想波动较大,给安全管理带来很大隐患。”矿领导最担心的还是人的问题。而且矿井回收的困难也很大,由于运输距离长,上上下下要经过40多个绞车坡,费时费力,安全风险大,尤其是综采支架的回收,更是困难。三个队的队长都是临危受命,面对重重困难,拉开了回收工作的帷幕。

“矿井就要关闭了,可白水矿人的精神还在”

回收二队的队长,今年53岁的冯春阳心情十分沉重。这个陕北汉子,从23岁来到白水矿,在井下一干就是30年,他把最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矿山。此次接受使命,妻子儿女一起反对,劝他参加人员分流,他没听,“明知没有人了,我不上谁上,这不是推脱的事,再说了以后可能再没有给白水矿服务的机会了”。他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一头扎在井下,渴了喝口凉水,饿了啃几口干粮,整天与工人同上同下,摸爬滚打在一起。

回收一队队长陈日赛也是一位老采煤,担任队长数十年,一步一个脚印走到现在。他为人低调做事高调,为了完成回收任务,他三个月没有回过家,年届52岁的他,平均每月下井都在22个左右,他把自己融入工人当中,不但扑下了身子,也喊号子喊破了嗓子,当问到他为何这么拼命时,他说“我在白水矿干了一辈子了,就这没几天了,要有始有终,早一天结束就早一天安全,早一天完成,就能为早一天走出去更好的做准备。矿井虽然就要关闭了,可咱白水矿人的精神还在,干啥都要干出个样儿来”。他用朴实的话语,用无言的行动影响着全队的职工。

划句号,就要划好,划圆满

分流人员一批接一批走了。每走一批人,工人的思想就会不由自主的动荡一次。

综合队是分流人员最多的单位,年轻的队长况旭根据人员情况不停地作出岗位调整,他更关心的是技术人员分流走了,有些活谁来干?剩下的人里面谁能干?为弥补技术人员得不够,他不间断地开展关键岗位技术培训,边实践边培训,让老工人和有技术的工人手把手现场教。8个月下来,许多工人成了多面手,排水工能开绞车,能维护绞车和挡车器,皮带司机不但能开溜子还能排水,还能维护皮带能修溜子,电钳工不但要会修开关,还要会修矿车,绞车,还要熟练掌握开绞车……真所谓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没有一人闲着,混合工种,打破了固定工种,做到了干啥活拿啥钱,根据你当天从事的工种。此举一出,极大提高了工人的劳动积极性,从开始到接近收尾,1000多车设备都安全提升到了地面,年轻的况旭功不可没。

井下回收常常遇到难以预料的情况,设备太重装不上车,或是设备太长拐不过弯,或是设备太高巷道过不去,或是设备太宽过不去。再就是轨道有问题出现掉道怎么办,捆扎不牢上斜坡留下来怎么办,不可预知的风险无处不在。尤其是综采支架的解体运输更是难上加难。回收二队队长冯春阳下井总是装把卷尺,拿本笔记本,认真丈量外运设备的高、长、宽。怎样安全高效,怎样能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他同技术员在现场探讨可行性发方案。他在班前常说:“白水矿就要划上句号了。咱们划句号,就要划好,划圆满。”在他的带领下,回收二队攻坚克难圆满完成了综采支架的回收任务。

为了明天

白水煤矿在动员时,说得最多的就是打基础,抢时间,分流越早完成就越有主动权,今天的回收是为了明天更好的走出去创造条件。“走出去”是矿业公司的战略举措,也是白水矿脱离困境的唯一出路,等、靠、要思想必须转变,必须认清目前严峻的煤炭形势,必须做出正确的选择。

年初,分流伊始,部分职工对分流方向的不确定性产生过迷茫,产生了逆反心理,认为那都是骗人,有的人甚至有“白水矿是我家,我哪都不去,爱咋咋地”的思想。在生产服务科工作的小石,今年45岁,已有25年的工龄,此次分流他报名到运营公司,想着在建庄、建新公司上班,每月能回来一次,看看瘫痪在床的老母亲,可是听说有可能分到陕北的拧条塔矿,他打起了退堂鼓,他心中很纠结,急火攻心头发晕。从内心深处,大部分职工不愿走,是因为几十年都习惯了家门口上班,回来能吃上妻子做的可口热饭,能照顾年迈的双亲,能监督儿女的学习,闲了还能约老友喝两杯小酒,多惬意的生活啊。一切都被残酷的现实打破了,关闭是迟早的事,职工们都明白这个理,一旦这一天真的降临,大家还是感到突然,毕竟是养育了几代人的地方,这里有他们太多的记忆。

白水煤矿终于要划上句号,尽管这个句号在白水矿人心中的分量沉甸甸的,但他们将在新单位、新岗位、新起点上继续发扬“讲实话,干实事,求实效”的精神,谱写出新的篇章。 (张莉 周豹)

上篇:陕煤化集团两单位荣获“全国石化行业两化融合优秀实践奖”
下篇:出台“二十一条铁规”严抓作风管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5-10/13/119466.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