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谭嗣同任1898

2023年09月08日

谭嗣同(资料图)

1897年10月,32岁的谭嗣同以江苏候补知府衔回长沙,协助湖南巡抚陈宝箴、按察使黄遵宪推行新政。

1898年2月,在陈宝箴、黄遵宪等人的支持下,谭嗣同与维新志士唐才常等倡创办南学会、《湘报》,宣传爱国救亡,提倡西学,倡导民权,要求立宪;并开办时务学堂,设置中西课程,向学生灌输民主思想,聘请梁启超担任时务学堂总教习,倡导变法维新;在梁启超的主持下,湖南时务学堂一度成为全国传播维新思想的重要学府和前哨阵地。在陈宝箴、黄遵宪、谭嗣同、梁启超、唐才常等维新人士的共同推动下,湖南风气大开,面貌焕然一新。

随着全国各地维新运动的高涨,在康有为等维新派人士上书的打动下,思想开明的光绪帝决心变法。6月11日,他召见康有为、梁启超等询问变法的有关问题,并于同日发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开始。诏示天下:

“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7月初,梁启超奉命入宫,向光绪进呈《变法通议》,被赏六品卿衔,专办译书局事务。从此梁启超开始参预新政。

8月21日,谭嗣同应诏入京。9月4日擢四品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同为“军机四卿”,参预国政。四章京可代光绪批阅奏章,草拟谕旨,权重一时,“犹唐之参知政事,实宰相之任也。”面对守旧派的攻击,谭嗣同顶住压力,与之坚决斗争。当时湖南守旧党人曾廉上书朝廷,抨击维新人士,指明请杀康有为、梁启超二人,“深文罗织,谓为叛逆。”光绪阅过后,担心慈禧太后知道此事,将给康、梁等人带来不测之祸,特派亲信裕禄将它转交谭嗣同,谭接到此折后,详细披阅,对曾廉谬论予以逐条痛斥。

但变法一开始就遭到以慈禧为首的守旧势力的强烈反对。至9月初,帝、后两党斗争尖锐、激烈,以慈禧为首的守旧派密谋发动政变,推翻新政。光绪自感压力沉重,危机四伏,于9月中旬连下数道密诏,命康有为与杨、林、刘、谭、梁数人急商对策,康、梁、谭等人见到密诏都痛哭不止。康有为、谭嗣同以袁世凯曾经加入强学会,表示倾向维新,决定争取袁的支持。

9月18日夜,谭嗣同冒着生命危险,赴京郊法华寺游说袁世凯举兵勤王,支持变法。袁当面对谭允诺,但仅过一天即赶回天津向慈禧宠臣荣禄告密。慈禧获悉荣禄密报后,遂于9月21日发动政变,囚禁光绪,推翻新政。历时103天的变法维新宣告失败。康、梁逃离北京,东渡日本。谭嗣同拒绝出走,矢志为变法献身,于24日被捕下狱。

梁启超《谭嗣同传》真实记载了慈禧发动政变当天及后来两人悲壮诀别的感人场景:

“至初六日(按:公历9月21日)变遂发,时余方访君寓,对坐榻上,有所擘画,而抄捕南海馆之报忽至,旋闻垂帘之谕。君从容语曰:‘昔欲救皇上,既无可救;今欲救先生(按:康有为);亦无可救。吾已无事可办,唯待死期耳……。”梁启超当夜进入日本使馆躲避,谭嗣同第二日在寓所等待抓捕。由于官兵当日未至,谭于次日(八月初八,公历9月23日)赴日本使馆与梁启超诀别。携带著作、诗文手稿数册、家书一箧交托梁启超,说:“‘不以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遂相与一抱而别。”

9月24日(八月初九日),日本友人苦劝谭嗣同东游避难,谭嗣同毅然拒绝。“曰:‘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决意以一腔热血唤醒民众,图求自强。

次日,谭嗣同在浏阳会馆被捕。在狱中,“题一诗于狱壁曰: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表达出誓死如归的精神。

9月28日谭嗣同与林旭、杨锐、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6人同时在菜市口就义。谭临刑留下绝命词:“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戊戌变法为晚清政局的一大亮点,也是中国百年历史的一大悲剧。梁启超对自己亲历的这次变法给予高度评价,宣称“戊戌维新……实为二十世纪新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赞扬为变法矢志殉身的谭嗣同“志节、学行、思想为我中国二十世纪开幕第一人。”

□章继光

谭嗣同故居(资料图)

上篇:光复70周年——台湾民众是如何抵制“皇民化”的
下篇:我在东北沦陷中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5/10/20151027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5-10/27/119940.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