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异域异地文化总是采取拿来主义态度的上海,向来有将外国经典电影或戏剧改编移植到本地舞台上的做法。1940年5月,米高梅电影公司出品的《魂断蓝桥》在美国上映,当年11月中国的银幕上即出现了这部影片,与英国同步而成为美国之外最早上映的国家。影片在中国引起的热烈反响,远远超过美国本土。
其原因,一是影片由费雯丽和罗伯特·泰勒两大男女明星主演,而这是费雯丽主演《乱世佳人》名声大噪后接拍的第一部电影;二是影片叙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才子佳人式的爱情故事,赞颂了对爱情的忠贞,十分契合中国观众的伦理传统。
短短数月后,在上海舞台上先是出现了由早期越剧名小生李艳芳主演的越剧版《魂断蓝桥》,随即在1941年1月,沪剧版的《魂断蓝桥》也登上舞台,甚至同年还出现了由艺华影业公司出品,梅阡导演,李丽华、郑君里、杨柳、关宏达等主演的中国版电影《魂断蓝桥》。
沪剧《魂断蓝桥》是中美电影戏剧交融的产物,体现了上海文艺界立足本土、广收博取的海派作风。它不仅在内容上采用了美国原版电影的框架,在形式上也吸取了话剧和电影的表现手法。为了使广大观众知道演出是由申曲改称的新沪剧,剧社设计了一个标志,中间用“标准沪剧”四个大字,下面另加小字“改良申曲”。
1941年1月9日,沪剧《魂断蓝桥》在上海皇后剧院正式演出。由戈戈执笔改编,严幼祥导演,王雅琴、解洪元分饰男女主角罗伊和玛拉,参加演出的还有顾月珍、凌爱珍、孔嘉宾等。由于剧中男女主人公的凄美爱情故事和对战争、门第、等级、贞洁等生活画卷和世俗观念的展示引起了观众的共鸣,加之演出形式与传统申曲相比焕然一新,首演后颇获好评,产生了较大影响。
之后虽经社会变迁,《魂断蓝桥》一直是沪剧的保留剧目。1980年1月,上海长宁沪剧团重新改编演出此剧,将内容衍化成中国故事,由苏星编剧,高雪君、金志耕导演,张杏声饰罗伊,陈甦萍饰玛拉。1983年6月,上海沪剧院三团再次改编此剧,演出于延安剧场,恢复原电影人物故事,并以外国服装演出,由蓝天编剧,杨文龙导演,徐俊、茅善玉分饰主角罗伊和玛拉。
《魂断蓝桥》可谓是20世纪40年代美国文艺作品在上海得到本土化改造和接受的一个成功范例,它最终促成了上海一个本地剧种的诞生,这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是难能可贵的现象。 □彭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