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初冬,陕西省铜川市玉华宫酒店会议室,一场持续了四年多的“特殊战斗”——决战“火焰山”治理项目验收总结大会隆重举行。对这次决战的胜负起重要作用的督战方正是陕西煤田地质监理事务所。
相比《西游记》里的火焰山,这个“火焰山”更加名符其实,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算起,它已经整整燃烧了三十多年。从那时起,这里常年青烟四起,幽焰不绝,地火喷发,焦土遍野,怪石林立,寸草不生。
“火焰山”实为青龙山,位于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玉华镇,因为常年着火,青龙不青,变成火龙。
青龙山一带,煤炭储量丰富,处于额尔多斯盆地南台塬,是渭北黑腰带罕见的露天矿区,历史上曾出现过180多个大大小小的煤矿。由于长时间、高强度、大规模、超常规的无序滥采,在矿区南部西背塔范围内形成了大小不等的采空区,地下存在大量废弃空洞,出现了塌陷区及陷落洞,大量残煤不断裸露,残煤持续氧化,热量不断累积。塌陷区氧化带内的漏入风量却不足以带走煤氧化产生的热量,煤温逐渐升高,上世纪八十年代终于自燃。残煤自燃,形成新的空洞,产生新的塌陷区,如此恶性循环,“燃燃”不绝。
自燃产生了大量有毒有害气体,不仅影响人居环境,还会通过吸入式通风系统传到相邻生产矿山,对周边矿山产生安全隐患。而危害最大的还是其内部混合气体在氧气达到一定浓度时还可能会产生剧烈爆炸,后果不堪设想。最终大量的小煤窑和剥挖工作面均因自燃而停产。
2002年西背塔前河露天煤矿区被迫全面关闭,成为废弃矿区。但矿区残留煤持续自燃,非法偷采残留煤柱活动猖獗,地质灾害频发,矿区人居环境恶化,人地矛盾突出,干群关系紧张,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距矿区5公里的地方,就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玉华宫——凤凰山风景区。从航片上看,矿区地质环境破坏严重,犹如一块巨大的“伤疤”深深地烙在景区东部,与周边雄秀、奇丽、清幽的自然景观极不协调。因此,对该区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作已经刻不容缓。
为保证决战取得完胜,铜川印台区国土局力邀陕西煤田地质监理所前来督战。受此重托,陕西煤田地质监理事务所立即组织专家开赴“火焰山”,开启了长达四年降伏火龙的征程。
进驻现场后,专业技术人员立即会同开发商、施工方、设计方及有关政府部门对现场进行勘查,利用掌握的地质资料和既往的经验及时提出工作思路,对治理方案进一步细化、优化,确保达到根治目的。经过省国土部门专家审定,最终确定采用目前最成熟,并且容易实现的采空区治理方法,即:清除表土——剥挖煤层上的岩石——采出残煤——岩石回填——平整压实——表土回填——复垦——基本生态恢复。
治理项目共分为三个区域: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关键和核心是重点防治区。这是矿区的煤层自燃区,又是非法盗采高发区,还是高陡边坡、滑坡、地裂缝集中区,治理难度相当巨大,该区治理成本占到整个成本的70%还要多。决战能否取得彻底胜利,就看该区能否取得成功。
然而该项目的融资特点决定了该区域将成为开发商和督战方角力的主战场。玉华宫矿区治理项目的资金来源不同于其它项目,所有资金都要来源于残煤采掘出售,财政不补贴一分钱,而开发商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在该区域的某些区块的工程残煤的采掘所回收的资金,远抵不上清除岩石和灭火及回填的成本。因此如果督查不力,施工过程中很可能就会甩区、漏区,残煤得不到彻底清除,隐患依然存在,死灰复燃的可能性大大提高,失去根治的目的和意义。所以监理人员把该区域的治理作为重点盯防范围,严防死守,运用事前、事中、事后拍照留存,关键节点的施工必须申报旁站,旁站记录必须有两名监理工程师签字确认。
2012年6月,数百台大型设备开进施工现场,一场降伏火龙的大战就此打响。陕煤监理选派张树勋、曹西彪等专业人员驻进工地,全天候对施工过程进行跟踪监督,并严格进行旁站记录,确保不留丝毫隐患。
经过四年多的大会战,彻底割去了玉华山——凤凰山景区的这块疤痕,狼烟四起的“火焰山”终于灰飞烟灭,寿终正寝,三十多年来桀骜不训的火龙终被降服,火龙终究回归青龙。几十年来饱受煎熬的玉华居民终于脱离火海。如今这里山青水秀,蓝天碧草,空气清新,满山苍翠,生机盎然,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
“青龙山,青龙山,青烟一冒数十年。草不生,天不蓝,青烟何时灭?还我绿地与蓝天。”当年民谣所言的景象,在陕煤监理督战下的决战中必将一去不复返。 (孙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