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萍
高中同学中,能够结婚生子成双配对的,我们班只有两人:班长忍相和文体委员浦利。从“官衔”上就能断定他们当年的能力和风采。
忍相虽然农村出身,但却长得白净有气质,不仅学习好,人缘也好;浦利瘦高瘦高的,也是一个白净漂亮的女子。他俩什么时候好上的?我不大清楚,据同学回忆,他俩可能是“娃娃亲”。
那年,同学聚会,我们见面了。二十年没见面,班长依然憨厚正直,但却少了一些自信,笑中带着羞涩,脸上印刻着岁月的痕迹,只是笑,不大说话。浦利的变化更大,人比以往消瘦,且苍老了许多。望着他俩,我们有太多的感慨:唉,若是他们双双考取了大学,或者参军跳出了“农门”,定不会是现在这等模样!命运啊,只一步之遥,就改变了人的一生!好在,他俩日子虽然清苦,但却仍然相敬如宾,在校庆50周年之际,为了能够让对方回到昔日的同学当中,重温少年快乐之梦,他们互相推让着,尽管谁都希望能够参加这样一次难得的聚会。可是,他们必须留下一个,为生计奔波。从他俩的身上,我们读出了命运的无奈。
刚刚恢复高考,班长虽然算是学习好的,但那个年代,人们被愚昧蒙蔽得太久,在学校除了学工学农,真正学到的知识实在是太少太少,自然,他与绝大多数的同学一样,无缘迈入象牙塔之门。于是,他只好背起沉重的心事,返乡务农,改造地球。不久,他有了一次参军当兵的机会,可名额有限,他和他的堂弟只能去一个。于是,他主动让位,说堂弟比他瘦弱,干不得体力活,更需要跳出这个劳务繁重的“农门”。就这样,他的堂弟在他家人的帮助下,穿上军装,成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
后来,他的堂弟转业回来,分配到市国营单位,因为工作出色,还担任了一官半职。而他呢?为生活所迫,先后干过泥瓦匠、小商贩,后来,又为了孩子的学费,进了城,租了一间门面房,靠做小买卖为生。
同学聚会,衣锦还乡者多。望着疲惫劳累的班长,同学们仍然会流露出敬慕之情,为着他的憨直,为着他的纯朴,也为着他那颗永远不向命运低头的心。人们说,其实,班长比我们任何人更懂得生活,如果你无法改变环境,那么,你就努力改变自己,为每一个日子注入生机与活力,为家庭点燃希望,活好每一天。
同学聚在一起,免不了抱怨社会的不公、工作的不顺,但从始至终,我们没有听到过班长的叹息和抱怨声,他言语不多,腿脚很勤,脸上总是挂着谦和的微笑,在人前忙来忙去的,一如昨日。于是,我们虽然看到了命运的无情,但更多的却是一种精神,毕竟,叹息不能改变一切,你所能改变的,永远是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