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由陕西送变电工程公司(以下简称陕送)承建的±800千伏灵绍线项目已经顺利完成最后一档架线任务。在陕北定边县,黄沙漫天卷起,野风吹走那一片片残枝碎叶,却吹不散一线的电力建设者。
陕1标段起于宁夏和陕西交界的红井子乡金盆湾村东201号塔,经定边县至于吴起县小湾渠西耐张塔401号,铁塔161基,线路全长88.226千米。该项目部全体职工300多人施工期间战酷暑、抗严寒、抵黄沙、风餐露宿,日夜奋战在黄土高原上。
面对困难 迎难而上
“入冬以来,陕北一直没有下雪也算是照顾我们施工的情绪了。”陕送第五分公司经理兼该项目部负责人任庆明欣慰地说道。最后一场架线是从235号塔至249号塔,全长7.8千米,是1标段施工最为艰难的一场架线区段,架线的准备工作时间长,施工难度最大。
刚架通导线,就迎来了一场大雪。说话间任庆明指着不远处的235至234号铁塔说到:“施工人员正在235号塔下准备升起压接好的导线,该档是张力场地,由于当时大雪来临,及时撤离张力机等设备,无奈只能将导线锚固在这里。”
“黄土高原数坡坡,卯卯坎坎沙窝窝。”任庆明说。这是当地歌谣对黄土高原地域的描绘,也映照了电力建设者施工的艰难。该档线路由山下公路入山间沟壑相连,行程两个多小时才能到达施工现场,从基础开挖,到基础浇制直至组塔、放线都遇到重重困难。
大型旋挖钻机无法到达现场,采用轻型掏挖机施工,要把机器运输到现场很难,一路穿越在曲曲弯弯的小路上,走走又停停,运输车辆遇到沙地很多,看到的地面是黄土,经过车轮碾压,很快形成沙窝,司机猛一加油车子陷入约30公分的沙窝里。大家又忙起来开始铺垫木板等办法,不断地向前挪动木板做接力赛。
遇到雨天车子更是难走,稍不注意,汽车会倾斜陷入沙泥地,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把施工材料等设备运输到施工现场。“为了工程的顺利进度,沙地修路达十几千米。”任庆明说。
凝聚智慧 谋划放线
“张力场放线准备工作就绪,开机就需要大半天。”项目副总工王文超说。从张力场场选定,大型张力机、牵引机、导线等设备都要按照预定时间到达现场,不论各施工班组有多大的困难必须克服,能提前一天准备好张力场所有工作更好。
山梁沟道深,坡道多,转弯紧急,山路狭窄,稍不注意,就会出事故。1250平方毫米整盘导线自重11吨多加上车辆重达16吨,一趟趟的导线运输真是让人操心,充实的准备工作就是要在大雪来临之前完成放线任务。
王文超一边盯紧设备运转、维护,为的是导线展放顺利进行。直到下雪前那天下午已经完成两大任务,导线所在张力场、牵引场两端近100个地锚坑已经预埋完成,为锚固导线维护线路安全做好后盾工作。
项目部集合管理人员每晚紧急会议策划先一天的放线工作。查阅天气,预防沙尘、大风、雪的来临保证工作顺利安排。从张力机正式开机到架通线,零下15度的天气,经过一夜寒冷侵袭的机器,每天的张、牵机发动就需要多半天时间,大大缩减了放线速度。
“盯紧现场安全保障质量。”高个子帅气的施工队长曹彬说。陕北冬季风沙大,导线展放期间又是阵阵寒风吹来,风沙漫天,施工人员满脸细沙尘、眼睛也是流泪酸涩、喉干咽涩难忍,嗓子难受只能喝一口凉水稍微润一下继续干活,10多天的赶工放线紧张有序。
预控安全质量在现场
走到234号塔下已经是中午11点多,隆冬寒天,积雪约15公分厚的雪地里,两台双滚绞磨发动机很难启动,带着手套感觉手劲使不上,施工人员摘下手套,这才感觉得力。经过几番努力发动机才轰轰作响,在234号塔下几个施工人员也在发动着绞磨,不一会儿,两台绞磨都进入工作中。
磨绳慢慢地收回导线,高空人员迅速爬上梯子摘去导线卡具,卡具不好拆掉,这肯定是结冰了。“一定要保护好导线,不能砸,那得想个办法才能松动卡具。”曹彬连忙喊道:“用一条长绳套在了导线卡具前面向下拉。”高空人员和地勤人员紧密配合把一条绳搭在卡具前面,随着一声命令,大家开始喊起号子,“嗨吆!嗨吆!”喊声响彻在整个山梁上。
卡具慢慢向下移动,一根带着压接管的导线渐渐升空。地勤人员正在挖地锚,铁锨、撬杠等轮番上阵,冰冻的地面的确是难以挖开。一阵时间过去,才挖去不到10公分的小坑,大家干活劲十足,让人不敢相信这冬天里施工竟然有这样的热情。
“作为电力工作者下雪天气阻挡不了我们的施工,按照架线要求发挥智慧一定按质完成这次国网特高压建设。”56岁的项目总工王海彦鼓励大家说。步入张力场地,积雪皑皑的234号塔下,王海彦指着远处的铁塔说,该段放线多次对跨越路线的受力计算,确定了近两倍的大型张、牵机设备完成大型导线展放任务。
目前,该工程随着该空导线的全部升空,下一步将做导线附件安装、拆除封网等工作。
(阴西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