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煤炭行业经济效益持续下降,企业面临“内忧”“外患”并存的困境面前,建设集团公司从被动观望到主动调思路转观念,从等靠依赖到全面启动改革,用“改革之手”驱动创新发展,蓄势转型发展。
解“内忧”,找病根开处方
2015年,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挑战和变化不断的市场形势,该公司展现出除旧布新、革故鼎新的大手笔,所采取的一系列度危机、保生存、促发展的工作举措,在一定程度上破除了阻碍企业改革发展的弊端。2016年,该公司正处于改革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实施“十三五”发展规划、加快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纵观当前经济形势,既面临许多有利条件和机遇,也面临着困难和挑战。
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是推动发展的不竭动力。针对目前还存在的问题和管理难度较大的现状,该公司把改革创新这一关键招用好用活,通过思维创新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去年以来,该公司抓住这个根本病根,开始把“改革、创新、突破”作为一切工作的主旋律,用新思路、新机制、新体制、新方式走出了一条振兴的新路子。基于这样的认识,以创新观念为主题,将干部员工的思想观念转变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迅速掀起了一场思维观念的革命、工作方式的变革,通过启动思想教育主题活动,强力推行21条铁规,广泛开展系列群众性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逐步破除了因循守旧的老思想、老观念,培养和激发了员工诚实守信、敬业奉献、抢抓机遇、不断创新的意识和观念,员工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如今在全公司上下,21条铁规成为被干部员工所认可的“生存法则”,“改革、创新、突破”已经成为全体干部员工的自觉认识和行动实践,同时这种所倡导、营造的追求改革、创新及进步的氛围塑造了企业的正气与人气。
除“外患”,聚合力出实招
当前,受市场约束等多种因素影响,该公司生产经营面临相对困难的局面。一方面,依靠煤化集团内部求生存、谋发展的稳定局面被打破,造成目前施工任务普遍不足,甚至出现停工停产,暂缓建设的困境;另一方面,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走出去”步伐缓慢,开始呈现收缩发展,裹足不前的发展局面。
如何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保持长期、稳定的创新活力?实现可持续发展?这对目前的建设集团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面对全年市场低迷的严峻局面,该公司在多年深耕矿建、土建、机电安装三大主业的基础上,十分重视“抢抓机遇”与“可持续发展”间的共融共进关系。长期以来,通过整合、优化内外部产业资源,探索建立了适合自身发展的运营模式。在实施“走出去”战略中,在渭南、汉中、宝鸡、咸阳等区域相继组建了市场开发及运营公司,外部市场开发布局已初步形成。特别是在集团公司内部施工任务减少的情况下,大力引导各单位逆势前行开拓市场,整体呈现出了稳定发展的良好局面。目前,所属单位中,澄合公司通过增强内部“机体体质”,已逐步形成了以铜川区域市场为基础,逐渐辐射西安、陕北、渭南等五大战场的市场开发布局;天工公司有效盘活内部资源,灵活市场开发模式,通过实施安装运营、租赁公司向创收自营转变,劳务公司走专业化施工作业队等一系列转型发展战略,为进一步开拓市场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逆境中蓄势谋发展
2016年,公司外部形势依然严峻。煤炭“寒冬”危机的影响仍在继续,行业竞争日益加剧,经营压力逐渐增大,主要产业市场依然低迷,都给公司带来严重影响。
面对压力,如何迎接挑战,逆势而上?在应对危机的策略中,该公司把促进改革和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立足改革和创新,以提升管理素质创造发展红利。去年,该公司能够扭亏为盈,根本是靠强化管理,深挖内潜。各单位围绕扭亏增盈,眼睛向内、手心向下,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挖潜举措,有效提高了经济运行质量。实践证明,今年在管理上还大有文章可做,大有潜力可挖。该公司通过把严峻经济形势的压力转化为“倒逼”成本,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动力,围绕“提质增效、管理提升”主线,以精细管理为目标,严格成本管理,强化过程管控,深挖内潜,开源节流,着力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具体落实上,今年将切实加强亏损源管理,继续坚持算账搞生产,继续抓好盈利单位的优良运行,对扭亏无望的单位,在确保稳定的情况下实施减产或停产,最大限度地减少亏损额度,保证公司实现逆势发展。 (宋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