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渭南市白水县的农民工高金平在铜川市新区一工地拆除旧钢构大房时,不慎摔落受伤。由于刚工作7天,工程承包人不愿为其支付医疗费用。白水县总工会和镇工会联合会得知情况后,多次到铜川工地了解情况,最终达成调解协议,为其讨回9.8万元医疗费。
这是渭南市总在市县两级工会建立的维权体系为渭南籍农民工域外维权的一个事例。
针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渭南市总工会与湖北十堰等市签订了职工维权双向协议,建立农民工维权联动机制,为异地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开辟了维权新途径—2014年,17名四川籍农民工到澄城县维护职工权益大厅向工作人员反映韦庄镇一砖厂拖欠他们工资的事情。接到投诉后,澄城县总工会、县劳动监察大队实地调查,及时讨回被拖欠工资7万余元。2014年,36名河南籍农民工在渭南某建筑公司打工,被拖欠工资39万元,最终在白水县总工会帮助下,追回拖欠工资。
近年来,渭南市总工会高度重视农民工维权工作,构建了以“三站一厅”为主阵地,以基层工会组织特别是乡镇(街道)、村(社区)工会为依托,司法行政职能部门相互协作的维权网络,同时创新维权模式,建立了域内籍农民工域内维权、域内籍农民工域外维权、域外籍农民工域内维权的“三维”维权模式,使农民工维权工作步入了“大”维权模式。
为了加强对农民工维权工作的领导,该市成立了农民工工作领导机构,明确成员单位职责,统筹协调解决涉及农民工权益的问题;建立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将农民工维权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与政府职能部门配合,加强督促检查,及时妥善处置涉及农民工权益问题;创新“三站一厅”维权机构,建立了“两站一庭一小组”即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工作服务站、法律援助工作服务站、职工维权巡回法庭、职工维权法律联动协调机制领导小组,为农民工提供就医、入学、住房、维权等全方位的服务,有效维护了农民工合法权益。
2015年,渭南全市工会职工维权中心共帮助农民工处理劳动纠纷153起,为152名农民工提供了法律援助,为农民工追回拖欠工资1239万元。
本报记者 古晓娟 通讯员 刘万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