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临近,两场瑞雪给三秦大地带来了祥瑞。在陕西省佛坪县熊猫谷海拔1500米的半山坡上,简易的帐篷顶上烟囱冒着烟,刚刚完成清晨投食的曹斌和他的队友们正围着火炉烤火。
突然,一阵骚动伴着尖叫,曹斌赶紧跑到帐篷外面张望,原来是调皮的金丝猴争食发生冲突。
原来,猴子吃食有个习惯:“猴王”先吃,然后才能轮到妻儿老小。
随后,山上很快安静了下来。6个家庭的80多只金丝猴,开始捡拾投放在雪地上的食物:苹果、酥梨、胡萝卜和玉米粒。
一会儿,雪地里、沟壑涧、半山腰、树干上,猴儿们开始津津有味地享受着冬日里的“早餐”。
2010年,出没于陕西秦岭南坡腹地——佛坪熊猫谷觅食的金丝猴群被发现。为了深入研究秦岭野生金丝猴的生活习性,科研保护人员将此处定为投食点,已持续6年在这里安排专人负责投喂食物,一年365天,春夏秋冬从不间断。
曹斌是这里的队长,这活一干就是6个年头,他家在山下,说远不远,说近不近,每次两天轮休,家里待一天,路上走一天,他在山上陪猴子的时间早已超过了家人,家人也曾有怨言:“你跟猴子过算了,这家有没有你都一样,”听到这话老曹心里也不是滋味。自打他干上这活计,与猴儿们有了感情,实在是难以割舍,心对却愧对年迈的父母和妻子。
在曹斌与队友彭小勇、吴长安、吴小宝和伍明娃的执着与坚守下,这里的野生金丝猴已从当初的40多只繁衍至现在的6个家庭80多只。他们手机里的猴子的照片都比亲人的多,特别是两年前爱上摄影的彭小勇,每天是相机、手机“双机”装备,他已拍摄了万余张猴照。
“在山上我们每天都工作将近一个对时,每天清晨要带着食物去引猴下山,傍晚时分还要用同样的方式引猴归山,周而复始,引猴送猴。夏天还好,冬天山里特别寒冷,一个不足10平米的帐篷四面透风,在这里待久了,人的身体会受到影响,寒气会让人的关节很不舒服。”队员吴长安说。
陕西省动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此已研究多年,笔者采访时助理研究员王程亮说,秦岭的金丝猴主要分布于陕西境内秦岭山区的周至、太白、宁陕、佛坪、洋县等地,据调查估计约有3000—5000只。
秦岭金丝猴的活动范围在海拔1500—3000米人烟罕至的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亚高山针叶林带。以野果、嫩枝芽、树叶为食,“基本吃素”。夏季多在3000米左右的高海拔山林活动,冬季及早春则多在200米左右低海拔地带活动。金丝猴的生活环境偏僻,食性特殊,一旦改变了它的生活环境,就极难养活。
佛坪熊猫谷建立的观察点主要是通过人工定点定时投食吸引野生金丝猴,一日三餐,冬季因野外自然环境受到制约和限制,投放量略大于夏季,食物是专门购置的鲜果和粗粮。其最主要目的是通过种群样本的研究观察金丝猴的濒危机制、社会结构、生活习性、自然习性等。
近期,正处在发情交配尾期的成年野生金丝猴忙碌着在枝头林间、坡底沟壑进行交配,交配受孕的母猴都将在猴年产下它们的猴宝宝,其中不少猴妈将产下“二胎”。
分手时,曹斌说他们队员春节的班都排好了,大年初一休一天,初二就要上山陪猴娃们了。
文/图 本报记者 刘强 通讯员 衡国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