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光辉
前不久,我们“品鉴岭南”作家采风团走进广汽传祺。厂区内,鲜花处处,春意盎然,花园般的环境让人心旷神怡。我们参观,我们品鉴,我们体验。说实在的,对车,我是个外行,有些方面还不如我那5岁多的小孙女。跟着广汽乘用车总经理吴松转了半天,发动机工厂、总装车间、焊接车间都没给我留下什么,倒是“为亲人造好车,让世界充满爱”“一心中国梦,世界传祺车”的企业文化和“国企的平台,民企的效率,合资的流程”这种特色管理模式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走,咱们植树去!”吴总喊了一声,一听到植树,我就来了精神。树是与天地自然相融合的东西,生命力很顽强,根往下扎,干往上长,这种状态我喜欢。温习典故,自古文人就有植树情结,就酷爱植树。唐代诗人杜甫晚年弃官到成都浣花溪畔建造草堂,为绿化环境,他走街穿巷,觅求苗木,亲自栽种。从“草堂少花今欲栽,不问绿李与黄梅,石笋街中却归去,果园坊里为求来。”一诗中就可看出当年的情景,难怪如今的草堂古木苍翠,浓荫如盖。东晋诗人陶渊明不仅爱菊,更爱柳树,他在隐居的田园水边广植柳树,还在自家门前栽了五棵鹅黄柳,自号“五柳先生”。尤其是他的“萦萦窗下兰,密密堂前柳”等名句,更是为后人所称道,诗人对柳树的深情厚意跃然纸上。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一生与树木结缘笃深,堪称古代文人中的“植树模范”。少年时代他爱种松。他在《戏作种松》一诗中写道:“我昔少年日,种松满东冈。初移一寸根,琐细如插秧。”他在亲人的墓地上,遍种松树。《江城子》那首词:“明月夜,短松冈。”留下了千古伤心的名句。后来他在杭州做官,在疏浚西湖的同时还在湖堤上大植其树,“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使西湖增添了“东风二月苏堤路,树树桃花间柳花”的美景,从而留下了“苏堤春晓”的著名景观。
我自幼生长在乡野,对根植土里的东西有种莫名的情感。在传祺园,我挑了一棵在阳光下吐纳,在微风中晃动的黄花梨。我兴致勃勃地挥舞着铁锹,铲着黄土,喜悦之情,荡漾在脸上。我喜欢黄花梨,喜欢它金黄、温润、行云流水般的美丽,喜欢它不变形、不开裂、不动摇的韧性。吴总走来,和我一起培植黄花梨,一起孕育心中的梦。一见吴总,我就想起了从1947年至今久唱不衰的《咱们工人有力量》。“黄花梨是名贵树种,必须精心培育,传祺打造世界品牌,是传祺人的梦,必须倾其全力!中国缺的不是人,缺的是精神。中国人只要团结起来,一定能创造人间奇迹!”
万物有意,草木含情。有缘在传祺园种下一棵树,让它孕育心中的梦,见证岁月的足迹和成长的力量,我感到很不寻常。我不是诗人,但生命的激情激发着我的灵感:“广汽植棵黄花梨,从此不弃又不离,待到枝繁叶茂时,天下处处有传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