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 截至2015年底,中国全国最贫困最脆弱的特困人员共有591.4万。国务院日前发布《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意见》,为特困人员进行托底性保障。而中国疾病应急救助制度的不断完善,也为他们从急救救助层面兜住了网底。
民政部副部长宫蒲光表示,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是中国社会救助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对没有劳动能力、没有生活来源、没有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等最贫困、最脆弱人群提供的救助和供养服务。
据介绍,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前身是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城市“三无”人员救济和福利院供养制度。2014年,国务院颁布施行《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将农村五保供养和城市“三无”人员救助制度统一为特困人员供养制度。
在救助供养内容中,意见明确,提供疾病治疗,全额资助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部分。医疗费用按照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等医疗保障制度规定支付后仍有不足的,由救助供养经费予以支持。
据介绍,该制度覆盖的对象是在中国境内发生急危重伤病、需要急救但身份不明确或无力支付相应费用的患者,通过财政投入和社会捐助等多渠道筹集的疾病应急救助基金。
记者了解到,接下来,卫计委将建立全国疾病应急救助信息管理平台,通过整理救助对象医疗费用和基金使用等信息,不断完善救助政策。民政部将通过明确普惠性的政策待遇同等享受,儿童优先、待遇就高,与残疾人福利保障政策衔接等,做好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与其他相关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