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是中国传统的元宵节,在这个本是全家团圆的日子,农民工朋友又开始告别父母与妻子儿女,踏上返城列车……
“别哭啦,好吗?爸爸过年回来给你买好多新衣服、新玩具……”记者在延安富县火车站看到,一位中年男子身背简易行囊,安慰着怀抱中哭泣的小女孩,六七岁的小男孩依偎在他的身旁。他带着对父母与妻子儿女的不舍与眷恋,将结束短暂的欢快相聚,马上登上外出务工的列车。
甘肃农民工孙子铭说,自己在西安一家装饰公司工作,再过几年,等家里的苹果树长大了,我就回家乡发展。同样将要离别,儿子抓住他的手、女儿搂着他的脖子不愿松开,还在享受难得的亲密时光。孙子铭说,在孩子的记忆里,听到他最多声音的时间就是在电话里,与孩子的每一次相聚,互相都像是重新认识一般。
“当初远走他乡,就是为给孩子创造更好的条件。到西安打工已八年,但渐渐发现,陪伴孩子成长或许才是最好的教育。想让他们在城里上学生活,可是经济负担不起。无奈,只好在外打工挣钱,让孩子在家乡上学。”孙子铭无奈地说。
谈及一年一度的分离,在广州打工的榆林农民工何小龙与妻子却不愿多言。他告诉记者:“5年前就开始外出务工生活。前几年,孩子哭着闹着不愿让我们离去,现在孩子已能关心我们,说让我们在外面不要太累,这让我们做父母的心里更不是滋味。”
“父母年纪渐渐大了,一直希望我回去。”在深圳从事电子商务工作的宁夏青年王峰说,他已习惯了城市生活,大城市的吸引力肯定胜过乡村,但要在城里安家并不容易,所以只好每年回家陪父母过完春节,过后还得返城继续努力工作。
“漂泊在外,心里总放不下父母,或许以后还会回家乡发展的。”王峰说。
本报记者 胡建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