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忠富
十年前,我在一所乡村学校做少先队辅导员。每年三月初,照例是要学雷锋的。按照学校的传统,学雷锋就是到乡镇上的敬老院做好事,譬如给孤寡老人打扫屋子、洗衣服、聊天和表演节目等。
我们扛着少先队大队旗,带着抹布、扫帚等工具,一路唱着《学习雷锋好榜样》《让我们荡起双桨》等歌曲,很快就来到了敬老院。我之前已经来跟院长接洽过,她早早地就将老人们组织在了坝子里,静静地等候着我们的到来。老人们大多七十来岁,都是无儿无女无人照顾的五保户,突然跑来这么多少年队员,给他们戴上鲜艳的红领巾,亲热地喊他们爷爷奶奶,他们非常兴奋,拉着孩子们的手问这问那,有些还把自己舍不得吃的糖果塞给孩子们。
孩子们的文艺节目是早就在学校里排练好的,唱歌、跳舞等,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老人们看得很认真,生怕漏过了什么细节。节目表演完后,大家分成两三人的小组,给老人们整理房间,了解老人们的需求。如果是老奶奶,还要给她们梳头或者按摩等。我给一位老大娘梳头的时候,看着老人满头银丝和布满皱纹的脸庞,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婆婆。我一边轻轻地给老人梳着头,顺带给她做了下头部按摩,一边跟老人拉些家常。
老人动情地说:“谢谢老师啊,没想到我们这些孤寡老人,每年都有你们来关心。”
我搭话说:“没关系,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老人嗫嚅着欲言又止,似乎想说什么。我说大娘你想说什么就直接说吧,我们能办到的,一定去办!老人这才吞吞吐吐地说:“你们年年三月,学雷锋,这是好事!年轻时,我们也学过,只是你们能不能来勤一点,不要让我们今天过了,又等一年!”
是啊,年年三月五日前后,全国人民都在学雷锋。但是三月五日之后,学雷锋的人就少了。难怪有人说,雷锋叔叔是三月的使者,三月一过就变得无影无踪了。我们总抱怨自己忙,没有时间学雷锋做好事。其实正如雷锋同志所说,问题不在于工作忙,而在于愿不愿意做好事,愿不愿意挤时间。时间只要挤挤,还是有的。
于是,我拉着老人的手说:“大娘,虽然我们学习任务紧,但是抽时间来看你们,陪你们聊天还是有时间的。我不敢保证每周来,但是每个月,我想我可以抽出少半天时间,带着孩子们过来乐呵乐呵。你说好不好?”老人兴奋地说:“真的吗,可不要骗我们老人家。说好了,一定要来!”
活动结束后,回到学校,我把敬老院的情况跟校长进行了汇报,特别提到敬老院老人们的心愿。校长觉得可行,要我拿出方案来。于是我跟敬老院院长经过商量,签订了共建单位协议。学校每个月最后一个星期五下午选派学生去敬老院搞共建活动,而老人们则可挑选代表给孩子们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
活动持续了一学期,双方都很满意,这种学雷锋的形式就保留了下来。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长期坚持做好事。我觉着,学雷锋完全可以跳出形式主义,成为大家人人喜欢参与的一种长期公益活动。只要乐于助人,我们就能成为雷锋那样的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