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9日-15日,谷歌旗下公司DeepMind开发的人工智能AlphaGo挑战世界排名第二、韩国棋手李世石九段,这场在首尔四季酒店举行的五番棋大赛被视作有着重大历史意义的世纪大战。目前五番棋胜负已分,AlphaGo连取三盘后,李世石在第四盘扳回了一局。
李世石为什么输,AlphaGo凭什么赢?
开赛前,李世石对获胜十分有信心,认为“到目前为止还是人类比人工智能强”。中国国家围棋队总教练俞斌、围棋国手柯洁、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等人都认为李世石将会赢得比赛,尽管也有一些相反的声音,但随着比赛的展开几乎所有人都被AlphaGo的能力所震撼。
凭借学习3000万步人类棋谱和昼夜不停息的自我对弈,AlphaGo获得了在比赛中展现出的高超棋艺。
李世石接连失利后,有人质疑他是不是代表人类出战的最佳人选,职业围棋棋手李喆六段的《这两盘棋,没人会比李世石做得更好!》一文激烈反驳了这种论调。李喆认为AlphaGo的目标只有赢,不求最优,其强势表现是李世石的强大逼出来的。李喆称,“我不知道AlphaGo的极限在哪里,看到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震撼和美,新时代真的来了。”李世石在第三场告负后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天失败的是李世石,而不是人类。”不过,也有人认为李世石尽管输掉了比赛,但并非输给了机器,而是输给了机器背后人类的智慧结晶,这仍然是人类的胜利。
谁的未来:围棋的?人工智能的?还是人类的?
这场世纪大战被视为一个重大的改变未来的转折点。在围棋领域,AlphaGo恐怕真的将会改写历史。在封闭系统博弈中,人类早晚会被人工智能远远甩在后头。围棋运动会就此衰落吗?在知识分子公号刊发的“人工智能赢了棋,人类赢了未来”一文中,作者沈庞并不这样认为。他指出当1997年深蓝多次击败顶级象棋棋手之后,人们都以为这个游戏终结了,但事实并非如此。在那场比赛之后,卡斯帕罗夫率先提出了“人加机器”的概念,即在比赛中使用人工智能增强国际象棋手的水平,而不是让双方相互对抗。这种比赛在之后被称为自由式国际象棋赛。选手们可以独自参赛,或者带一台人工智能照着它的路子下棋,也可以偶尔否决人工智能的选择,在2014年的自由式国际象棋对抗锦标赛上,纯粹使用人工智能的选手赢得了42场比赛,而人机一起参加的选手赢得了53场。人工智能并未削弱国际象棋的魅力,而是让人类成为了更好的棋手,这或许也会成为围棋的未来。
不过,AlphaGo或许预示着改变的方向。正如卡斯帕罗夫指出的那样,完美计算一直以来都是计算机的长项,而人类大脑擅长的是通用、长期计划和将通用主题运用于新情况,这正是DeepMind努力的方向。另一方面,这场比赛的结果再度激起了人们对于人工智能带来的威胁的担忧,人类与机器的对抗很容易让人联想起科幻小说和电影中机器人反叛的骇人场景。
但DeepMind创始人Hassabis认为至少在目前这种担忧是过虑了,他认为现在距离能够达到人类级别的通用智能还差好几十年,并且DeepMind也在积极采取措施来避免通用人工智能的潜在危险,包括发布它的代码,在与谷歌的收购协议中附带“禁止将该技术应用于军事或情报用途”的条款、在公司内部召集伦理委员会和咨询董事会等。不过他也坦言,“技术本身是中立的,但它是一个学习系统,所以不可避免的,它们会承担一些价值体系的印记和设计者的文化,所以我们需要非常小心翼翼地思考这些价值观。” □彭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