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情牵贫困地区群众经常说的一句话。
“对标扶贫,不再返贫”
“包扶干部为我家量身定制了脱贫致富计划,今年帮我家购买猪仔6头,新建圈舍4个,年内就能出栏的猪仔,可收入近2万元,加上其他的收入,我和老伴各有1万多元的收入。”吴起县吴起镇中杨青村,63岁残疾人宗茂明说,“明年我打算再多养几头猪,今年种植的4亩药材在下年也会有一大笔收入。”
这是吴起县精准扶贫工作中实施党员干部结对包扶贫困户活动的一个剪影。
“按照人均收入4300元以上脱贫标准,我们解决的不仅仅是在年底率先实现整体脱贫的目标任务,更多考虑的是让贫困群众有一项持续增收的致富产业,让群众彻底脱贫,不再返贫。”扶贫办主任王文昌说。
“十指”发力 拔“穷根”
吴起县委书记董强说,为有效破解群众彻底脱贫,不再返贫难题,该县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主线,坚持“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和“精准施策、分类指导”原则,在深入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中形成“十指齐发力,拔掉贫穷‘根’”精准扶贫“十项”硬措施。
2015年该县搬迁3853户13500人,全部安置在县城周围。安置点按照“一体六配套”建设;对有劳动能力发展产业的贫困户,在上级资金每人每年补助1000元基础上,县财政再配套1000元,每年列支500万元作为小额贷款风险担保基金,为困户发放3-5万元免担保、免抵押小额贴息贷款;坚持行业扶贫与专项扶贫相结合,整合部门项目、捆绑资金、行业部门负责水电路等“到村”问题,专项扶贫解决“到组到户”问题;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实施“人人技能”工程培训,对45周岁以下有劳动能力、有意愿的贫困人口,分行业、分专业进行免费技能培训。农村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标准:每人每学期小学生500元,初中生800元,高(职)中生1000元,贫困大学生在2000元生活费基础上,本科生分四年给12000元资助,解决因学致贫问题。
董强说,兜底保障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社会扶贫与项目捆绑扶贫是最根本扶贫。该县在全市临时救助、医疗报销政策标准的基础上,按上线资助报销,兜底补助标准,低保户每人/年4000元,五保户集中供养标准为每人/年7480元,分散供养为每人/年5500元。孤儿保障标准为每人/年9600元;医药报销标准在进行医保报销、大病保险赔付后,剩余医疗费用,低保对象在1000元至50000元的按65%救助,50001至100000元按70%救助,100001元以上的按75%救助,每人/年累计救助金额不得超过70000元。同时明确残疾补助标准和临时救助范围标准,解决因病致贫问题。
对14-45周岁贫困人口每年进行一次免费健康体检,为20名未享受医疗报销的贫困精神病患者提供每人900元药品补助,为享受医疗报销的贫困精神患者提供每人500元药品补助,并提供一次性住院医疗救助4000元;对大病医药费较高,在合作医疗、临时救助、保险赔付后仍然无能力支付医药费的贫困户,由县财政列资,根据困难程度,再给予救助。
在生态扶贫上,2015年已发展家庭林场20家,力争到2020年发展100家,经营面积达60万亩以上,占全县林地面积的12%以上,可增加贫困户人均纯收入4000元以上。家庭林场面积不少于5000亩,其中荒山造林面积不低于林场经营面积的60%,发展生物质能源林和干果经济林不低于经营面积的20%,林场发展苹果园或杂果园不低于100亩。在家庭林场发展中,对造林绿化,低效林改造,每亩补助400元,到2017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同时每村成立贫困户生态劳务工作队,将本村荒山荒坡、道路沿线、重点区域等进行绿化种植,优先安排贫困户务工或者承包。
董强表示,由延长石油、长庆油田等驻吴企业出资,多方筹措精准扶贫资金,计划安排3000户贫困户和7000户移民搬迁户在企业入股或务工。同时建立干部结对包扶贫困户工作机制,市级领导每人结对包扶3户,市直部门处级领导每人结对包扶2户,科级每人结对包扶1户,县级领导每人结对包扶4户贫困户,副科级以上科级每人结对包扶3户,共有1228名领导干部包扶3369户8879人贫困户。并根据致贫原因,逐户制定“一户一卡”近期脱贫计划和远期致富规划。
与此同时,该县以扶贫开发为统揽,整合行业部门资金,2015-2017年,新修3条通村油路,维修5个贫困村四级油路;新建集中供水工程3处,新打备用水源井10处,配套净化消毒设备4538处,新打水井500眼,水窖770孔,为贫困村发展山地苹果配套水源井(窖),灌溉面积达6800亩;改造0.4kv配网线路670.979km,配电台区166个;围绕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推进休闲观光农业、民俗文化、绿色红色旅游。
目前,该县在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十大举措”中,上千余名党员领导干部正奋战在扶贫攻坚最前沿,3369户8879人的数字在逐渐消失,率先进入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正逐步变为现实。
□记者 胡建宏 通讯员 康彦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