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公望)创办“创客工厂”、“创客小组”,设立创客专项资金,建立创客薪酬奖励机制,实行季度“创客薪酬”……红柳林矿业公司通过一系列举措,正在将“人人都是创客,事事皆可创新”变为现实。
在全国经济面临转型的大背景下,传统能源行业正在遭遇“冰点”。我省包括石油、煤炭、钢铁等行业形势严峻,新常态下的能源革命迫在眉睫!这场革命就是行业转型升级。
“危机”从来都是“危险”与“机会”的一体两翼,互联网时代分布式创新的特点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无限空间与可能。红柳林矿业公司充分利用“互联网+创新”,通过整合网络资源、硬件资源、人力资源,网络创新孵化总站,建设区队(车间)创客分站、员工专业创客小组、劳模创新工作室和创客工厂(试验室),搭建成体系完整的“创客工厂”。网络创新孵化总站提出创新意向、交流创客经验;创客分站立足生产一线,整合团队资源,针对安全生产、设备技术、采掘工艺等方面存在的瓶颈问题开展重大项目创新攻关;创客小组针对生产环节、岗位技能开展创意设计和小改小革,改进和提升生产工艺;劳模创新工作室由劳模牵头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开展重大专项研究,以求突破专业项目上的核心技术。而整个“创客工厂”对全体创客予以开放,员工在这里可以对各类创意进行试验、改进和制造,进行成果转化。
前几年,红柳林矿业生产的煤不愁销售,如今不主动出击就没有市场。营销团队利用“创客小组”破题,面向用户,跟踪市场变化,为用户实施“私人订制”,最大限度挖掘市场价值。这是推行“全员创客”之后众多变化的一个点。而通过全员创新,红柳林矿业公司2015年全年各类创新立项482项,鉴定通过181项,推广应用158项。
尝到了创新的甜头,红柳林矿业公司今年“全员创客”的步伐明显加快。就在3月份,公司首个线下创客孵化平台——红柳林创客工厂正式成立并开始运营。创客工厂下设创客项目加工组、创客产品维修组、创客项目质量组、创客产品销售组和创客综合评价组五个小组。通过“创客”的创意,对废旧材料、设备进行分类、组装、加工、维修再利用,实现了从人才培训到产品创新制造的流水线。与此呼应的首个线上创客空间孵化平台——红柳林创客微信平台也正式上线运营。
谈起“创客工厂”,综采一队员工任保利兴奋地表示:“借助一个个平台,我们可以对各类创意进行试验、改进、制造和成果转化。”面对当前严峻市场形势和营销压力,红柳林矿业的创客们将目光瞄准了井下回收的各类设备。一套报废的设备,在“创客”们的眼里变成了“宝贝”,大伙将电机拆开,齿轮、铜线、磁铁等零部件就能完美转移到他们研发的设备上,实现了企业“创值增盈”与员工个人价值的“双赢”。
如今,为充分发挥创客平台的创造价值,该公司建立了完善的创客运作体系。成立了创客评审委员会,通过完善的激励引导机制,激发了人人争当“创客”的激情,在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发挥了“推进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