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远方的记挂

2023年09月08日

□田东海

对于我这个已经年逾八十的弱叟,今年春节真不打算回合阳老家过年,可说来也怪,越是回不去,越发思念家乡的亲友,尤其是那些年事高迈的期颐老人。在他们之中有一位年已95岁的智者,他就是我的恩师、益友——麻德生先生。

秋高气爽的日子,我探访过老师,他当时移步虽稍显蹒跚,但精神状态依然矍铄,无论谈人、谈事、涉往昔,历历在目,犹如昨天,丝毫没有知而不清之憾;谈时政,舒舒于怀,总颂扬今朝之事。他的谈词中充满了正能量,不由让人联想到先生之所以如此康健,应当是德高望重、学养丰富之人的必然规律。

解放前,先生受聘于合阳县坊镇第四高级小学任教,解放后历任完小校长、县教育研究室主任、县教育局副局长等职。我是先生解放初在坊镇完小任教育主任时的学生。记得他讲课旁证博引,重点突出,条目清晰,节奏感强,丝毫无拖泥带水之嫌且饶有风趣,让学生在轻松气氛中掌握知识。在课外辅导方面,先生深具艺术潜质,他教学方法多样,经常出刊墙报,举办讲演比赛,还经常配合形势,编写一些短小精干的剧目,组织学生到群众中演出。先生既编又导,且能吹笛弹琴,在学生和周边群众中享有美誉。凡此举措,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方面,总是走在同类学校的前面。这对我以后在中国画的创作发展上都有一定启示。

我出生在农村,加上父亲多病,无力供我读书,不得不考虑中途辍学。好在学校对我的学识有充分的肯定,校长史克力同先生鼎力推荐我充任小学教员,经县教育局批准,两位恩师牵手送我走上教育战线,当了一个比有的学生年龄还小的“小老师”。1955年春天,我被调配到宋家庄完小任教,当时先生任该校校长。期间有一件让我终生难忘且受用终生的事。

大约在1958年的夏收后,学校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麦茬地捡拾麦穗,据说约收获千十斤之许。当年由于大跃进,粮食实行国家统购,生产队分配给社员的口粮总不够吃。我家唯老母亲和我的爱人两人,因劳动力不足,加上家居集镇,往来亲戚相对多一些,致使口粮严重不济。当时负责学校总务的老师出于关心,建议拿出一百斤小麦给我,由我按公价付款给学校。按我当时的思想水平,认为此举非贩非卖,似乎觉得没有什么大不可。嗣后几天,先生找我谈话提及此事,虽不是声色俱厉,却也十分严肃。他指出这件事的实质是没有“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而且,为人师表更不应以善小而不为,更不能以恶小而为之,否则会因小错而铸就大错,甚至贻误终身。先生当然也为我指出了改错的路儿,要我把还未拿回去的粮食交回去,并且必须写一份书面材料,上交县教育局备查。

检查材料我写了,对我的教育和启示也是深刻的。据后来有人给我说,所谓的检查材料,一直放在校长的抽屉里。当前,党中央强调“四种意识”,实行“八项规定”,我为我有先生这样的敲钟人而骄傲!

一个人能健康长寿,必须心态怡然,宠辱不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生就是这样的人。

上篇:西安的护城河
下篇:4吃4不吃对抗肝癌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6/3/20160330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6-03/30/121051.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