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心存大爱践于行 执着公益不言悔

——记陕煤化集团“最美员工”范嘉

2023年09月12日

范嘉,男,2012年毕业于西京学院,现在陕煤化物资集团黄陵分公司材料采供部从事采购员工作。大大咧咧、性格开朗是同事对他最深的印象,然而,在这粗线条的外表下,他却有着一颗炙热的公益心。他的乐于助人、执着公益的先进事迹成为了公司员工口中的一段佳话。

2010年正在读大二的范嘉,在市血液中心看到一个满脸焦虑的人举着牌子,因孩子得了再生障碍性贫血急需血小板配型,他上前了解情况后,急忙回到学校,动员同学们一起去血液中心进行血小板配对,一行十几人中没想到只有他的血小板配型成功。抽取血小板后与孩子父母一同前往医院,随即对孩子进行了输血治疗,孩子病情得到了好转。在范嘉的生活中,这样的“小”事司空见惯枚不胜举。

善无大小,为之即善;善事无类,行之即善。

他常常会因为看到电视新闻上报道的因天灾人祸导致无数难民、儿童流离失所,而感到难过;他常常会因为一些山区的儿童上不起学,或受不到良好的教育而心里不安。他暗下誓言要用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

2012年2月中旬,当周围同学、朋友都在忙于毕业、忙于找工作时,当同龄人还在讨论体育、网络游戏时,范嘉却在众人诧异和疑惑的目光下,放弃了去城市实习的机会,义无反顾地前往贵州省黔西南州贞丰县者相镇冬妹村冬妹小学进行支教,踏出了他爱心公益之路的第一步。

来到学校,看到一群群天真无邪的孩子们,看到一个个渴望知识的眼神,他真想一下子把自己所有的知识都教给他们。他每天给孩子们上课,课余同孩子们一起娱乐。为了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做到有针对性地支助,他跑遍了全校158个学生家庭所在的村庄。每天下午三点放学后出发,翻山越岭,到学生家中了解情况,直到晚上八九点天黑透才能赶回来,匆匆吃完饭,又认真整理所了解到的资料。

当地山区比较落后,孩子们缺吃少穿,学习用品更是匮乏,于是他就在一个周末步行七公里到达镇上,又坐公交到达县城,找了个网吧,通过网络在天涯论坛上向社会发出了物资以及资金募捐倡议,在短时间内引爆天涯论坛,浏览跟帖人次数以万计。在后续的三周时间里无数衣服、文具、书籍、食品等各种爱心包裹从全国各地涌向冬妹小学,特别是各种书籍最终为学校成立了建校以来第一所图书室。

范嘉说,在他支教的那段时间里,让他最难忘的是这件事:一天,他心血来潮,问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要学习啊?”得来的答案让他怅然所失,陷入了深思。孩子们说:“为了将来打工能认识字。”多么质朴、稚嫩的语言。对于孩子们来说,学习、识字仅仅是为了将来能够外出打工、挣钱、更好地生活,他多么希望经过自己的努力,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加入到公益事业,帮助那些孩子们走出山区,了解外边的大千世界,树立远大的理想,将来用他们的双手去改变山区贫穷落后的面貌。

后来,他的事迹被贵州省黔西南州贞丰县相关单位所知晓,在2012年贞丰县年度表彰中,他最终被共青团贞丰县委评为2012年度贞丰县“优秀青年志愿者”荣誉称号。

支教工作告一段落,但他的公益活动仍在继续。

2013年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的7.0级地震,他在电视里看到地震后的悲惨画面,随即通过网络和社会资源募集资金,再加上个人捐款购买了数以千计日常生活用品通过“新浪四川”送达灾区。

时至今日,范嘉工作之余,他尽自己所能,多次看望西安白鹿原太阳村的孩子们和资助在贵州支教时教过的几个贫困学生,并给孩子们送去各种生活日常用品。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爱心其实就是一盏灯,一经点燃,就会照亮周围所有的人,给他人带来生活的希望。范嘉的爱心真情奉献精神已深深地烙印在周围人的心中,从而引导带动了更多的朋友同事加入到志愿者公益事业当中。 (物资)

上篇:立足“三个服务”唱好民生重头戏
下篇:直选班组长让员工拍板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6/4/20160406M3-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6-04/06/127965.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