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城市文明离不开文明市民

2023年09月12日

前不久,岚皋微生活上发出一封一个名叫卢斌的人写给岚皋“黄焖鸡米饭”餐馆老板的感谢信,称自己在此店用餐后将装有两万余元现金及多张银行卡的包丢在了店里,店主得知后将包完整无损地还给了他。之后,一份救助17岁的白血病患者李广春的爱心捐款倡议书发到各种微信群,看到这个消息,在整个岚皋,人们通过微信圈、岚皋城市热线等各种平台将爱心传递,截至目前,李广春就已经收到各种渠道捐款70418元……

一件件善行义举,在带给人温暖感动的同时,更是折射出了这个城市市民的文明程度。当然文明风尚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崇德向善的风尚之所以能在岚皋大地开花结果,一方面受当地热情淳朴、乐于助人等优良传统影响,另一方面,近年来,岚皋在文明城市创建中,大力开展充分发动广大群众参与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的评优树模活动,涌现出了一大批来自各行各业承载着人性中真、善、美的光辉典型,如“全国十佳最美孝心少年”冯莫林,“全国百名美德少年”张思嘉,“全国见义勇为英雄司机”

邱新田等等。同时,通过将典型人物先进事迹制成“善行义举榜”在城市中心、机关、学校、广场、社区等人流密集处进行张贴公示,将颁奖大会及典型人物事迹,在县电视台长期巡回播放,并上传到县政府网站、各官方微博、微信平台,还制作了宣传折页,组成了巡回宣讲团等多种方式进行广泛宣传。这不仅大大提升了榜样的知晓率、影响力,也让群众时常沐浴在崇德向善的正能量中。

“文明城市”不是文字写出来的,不是媒体宣传出来的,也不是建了几座楼、种了多少树,而是广大市民群众一点一滴干出来的,一言一行汇聚来的。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在“身边典型”的精神感召下,从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闯红灯、扶老人过马路、为孕妇让座等身边的小事做起,聚小力而筑大爱,积小善而成大德,把好人好事、凡人善举累积成大气候,让文明成为生活习惯。 □刘松

上篇:环保诉讼应有“弱者视角”
下篇:温水煮青蛙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6-04/14/128191.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