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河南林县人民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在太行山上修了一条1500多公里的红旗渠,创造了世界水利建筑史上的奇迹,被誉为人工天河,天下第一渠。
太行山位于山西和华北平原之间,层峦叠障,沟壑纵横。处于太行山东麓的林县土薄石厚没有水源,十年九不收。这里的人一辈子只洗三次脸,可见是多么缺水。史书上几乎每一页上都有“大旱、河干、颗粒无收、十室九空、人相食”这样令人撕心裂肺的记载。林县人世世代代的梦想就是有水吃。是伟大的共产党领导林县人民把梦想变为现实。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正是年轻的共和国最困难的时候,林县县委组织十万大军战太行,发扬自立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双手劈开太行山,誓把河山重安排。他们没要国家一分钱一粒粮,没处住,住山洞睡席棚,一天六两粮不够吃,就吃野菜吃水草。不向高山低头,不向河水屈服。忍受百般痛苦,克服千难万险。就凭着一锤一钎一双手,人抬肩扛,逢山凿洞遇沟架桥。削平了1250座山头、凿通211个隧道、架设152座渡槽、挖工石方1640万立方米,修成了世界第一人工渠——红旗渠,实现了千年盼水梦。周总理曾经说过: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是南京长江大桥,二是红旗渠。
当我站在红旗渠上和红旗渠零接触时已不是激动,而是震憾,心灵的震撼!我仿佛听到了当年开山放炮的轰鸣声,看到了铁姑娘战斗队抡锤打钎的英姿。抡锤打钎本是男人干的活,她们抢着干。她们说“山硬没有决心硬,铁山也要钻出几个窟窿。”这是她们的誓言,也是林县人的誓言。
林县人民重新安排太行河山的气势惊山河泣鬼神。
当我们漫步在红旗渠时,有同行者提出一个问题;如果现在重新修一条红旗渠,能否?一位仁兄肯定地说:能!凭现在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化机械设备完全能修一条新渠。但是,质量不一定比红旗渠好。我问为何?他说现在的豆腐渣工程太多了,新修的桥断了,路跨了,才验收过的楼倒了。二是新渠修好后又要倒一批贪官,有某省高速管理局三任局长前腐后继的事例为证。他的话虽是戏言,却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红旗渠竣工后县委书记杨贵曾说过:在整个修渠过程中一没贪污二没浪费。这是何等的胸怀和气势。试问当今有几人负责完一项工程后敢拍着胸口说这样的话?
红旗渠创造了世界水利建筑史上的奇迹,是一座丰碑!
太行山不倒,丰碑永在!
太行山不倒,红旗渠精神永在!
□张来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