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汉阴县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合格县为抓手,全县上下群策群力抓教育,同心同德谋发展,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施素质教育,不断优化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教育事业得到了健康、快速发展。
不断加大投入力度 全面改善办学条件
2011年8月汉阴县启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县和“双高双普”合格县创建工作后,以“双高双普”、薄弱学校、教师周转宿舍等建设项目为支撑,县财政先后投入资金1.0355亿元,完成了39所重点中小学、14个镇中心幼儿园校舍及配套设施建设。
其中漩涡初中、蒲溪初中、汉阳初中、平梁初中、铁佛初中、观音河镇中心小学、酒店镇中心小学、双乳镇中心小学、铁佛镇中心小学建成寄宿制学校,逐步配齐配足必要的生活老师,学生吃、住、学等基础设施得到全面解决,并在实施过程中努力探索创新寄宿制管理模式,努力办成一批现代化的农村寄宿制学校,让农村孩子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
建立教师流动机制 不断优化师资配置
为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汉阴县出台教师流动管理办法,按照南北二山-月河川道-城关镇-县直学校的梯次有序流动,同时兼顾职称岗位和学科配套问题;实施乡村教师生活津贴和教师乡镇工作津贴及省市教学能手支教交通补贴制度,鼓励城区年轻教师、优秀教师向川道和条件艰苦的边远山区轮岗交流。
2015年共安排义务教育学校教师148名(初中教师55名,占初中教师总数的9%;小学教师99名,占小学教师总数的10%),13名校长(占校长总数的16%)进行轮岗交流,使师资配备进一步优化,教师结构进一步合理。
稳步推进布局调整 逐步均衡城乡教育
该县结合各镇、村的人口状况、发展趋势,对现有学校进行分析论证,按照“先建后并,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工作步骤,对学校进行合理撤并,科学布点,争取用三年的时间基本调整到位,最终保留完小以上中小学校43所,其中高级中学1所、职业中学1所、初级中学9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小学31所(其中县直完全小学17所、村级完全小学14所)。
通过大学区等形式,实行城乡援助,以城带乡,提升薄弱学校办学水平;整合各类政策项目资金,突出重点,统筹安排,按照省定标准抓好学校建设,不断提高学校现代化水平。 (杨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