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将节支降耗工作落到实处,黄陵矿业一号煤矿开展废旧物资“再就业”活动,使废品走出库房,再次上岗,不仅减少了固体垃圾的排放,起到了环保效应,还为矿井节约了生产成本。
工艺品扮靓井下硐室
“照军,你库房的废品怎么少了?都搬到哪儿了?”综采三队职工徐晓看见机电队库房废旧物资少了许多,好奇地向材料员仲照军发问。
仲照军乐呵呵地回应:“它们被我加工制成工艺品了,最近井下硐室多了一个动车模型,就是那些废品变身的。”仲照军将职工从井下回收上来的边角料、废铁皮经过裁减、焊接、打磨、刷漆等工序加工制成工艺品,安装在大巷800米处的硐室内,不仅使废旧物品得到复用,还美化了井下工作环境。
加强配件维修,大把收益
“老贺,愁啥呢?”职工宋乃川看到材料员贺云贵一脸愁容,疑惑地问道。
“老宋,你又不是不知道,高压真空配电装置的保护器单价为1500元,咱队上维护的高压真空配电装置有169台,如果保护器损坏后直接更换新的,你敢算这账吗?每年仅仅购置新保护器的费用就达40余万元,这样算下来材料费往往是吃不消的。”贺云贵焦急地解释着。
“不用发愁,我们通过维修、搭配保护器的电路元件,如继电器、电容,费用仅为300元、200元,无形中减少了新购保护器的数量,咱队上的材料费还有啥吃不消的?”宋乃川斩钉截铁地说道。
节约无大小,一号煤矿坚持从小处着眼,汇集职工聪明才智,让每一件沉睡在库房的废品再次上岗,为安全生产发挥最大剩余价值。 (张毅 张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