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睿
见到侯睿时,她刚从北京带劳模团回西安。平时能言善辩的她,听说记者要采访一下变得腼腆起来:“社里每名员工责任心都很强,但却给了我这么高的荣誉,真是‘受之有愧’呀!”
侯睿的谦虚,引来了同事的“不满”。
社领导对她的评价是:侯睿“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精神是全社员工有目共睹的。多年不懈的坚持让她真正做到了“接好每一个团,服务好每一位游客”。
手表永远快半小时
“每次出团,我都像得了强迫症一样,把每样东西检查了一遍又一遍。生怕因为一点疏忽,影响了游客的行程。”侯睿笑着说,“每次登机前或到达景点,需要把游客的身份证收上来,办完手序后再还回去,有的游客不操心,我就要代管,生怕给弄丢了。”
导游带团看似简单实则事无巨细。出团前要核实领队、地接导游、送机接机司机的姓名和电话,了解目的地的天气、路况、景点情况,还要核对航班时间、机场、游客姓名,对乘机时间做充分估计……
“所以,我的表总调快半小时,让自己有紧迫感,提前做好准备,留下充足的时间更好服务游客,绝不能让游客因为我的原因多等一秒。”
对游客无微不至
“想顾客之所想,急顾客之所急,供顾客之所需”是陕西职工国际旅行社倡导的服务方针。侯睿便是这一方针的忠实践行者。
作为全陪导游,侯睿要安排好游客在旅途中的食、住、行、游、购,同时解决途中遇到的各种突发事件,还要不停提醒大家注意人身安全。
有一次,一位游客不能适应团队安排的饭菜,她就饿着肚子步行到2公里外的餐馆,为其买来稀饭和咸菜。这一举动感动了所有在场的游客。
2013年侯睿带团到哈尔滨,在结束了行程准备返程时,一位游客突然说票丢了,此时距火车发车仅剩1小时。当时地陪已经离开且补票口又没有工作人员。她就跑前跑后,几乎问遍了车站所有穿制服的工作人员,最终在发车前的10分钟补好了车票。
在“游”中学习进步
如今,游客的品位越来越高,常规景点对游客已经没有了吸引力,作为一名导游必须寻找新的景点,创新旅游产品。
为了寻找新景点,侯睿利用休息时间或节假日自费前往新景点了解情况。每到一地,她不仅观景还主动向当地人请教,了解景点的来源及演变,然后进行整理,写好导游词。对于现成的导游词,她会不断进行修改并充实,做到更准确、更生动、更富有地方色彩。
为了干好本职工作,侯睿自学了电大英语专业,还购买《导游服务技巧》、《旅游案例分析》等书籍,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工作中。社里组织培训时,她都积极参加,不错过一次学习的机会。
有付出就有收获,今年,省财贸工会授予侯睿五一巾帼标兵荣誉称号。
本报记者 古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