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与总书记的第二次握手

2023年09月12日

4月26日下午,在安徽合肥的中国科技大学图书馆,刘争平紧紧握住习近平总书记的手,激动地说:“总书记好,我是陕西省代表,我在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工作,在青藏铁路工作了17年”。总书记略有所思,微笑着说:“青藏铁路是冻土铁路,你们是做冻土研究的。”

这是发生在“全国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一幕。

“能够再次参加座谈会,再次和习总书记握手,再次听到他亲切的问候,我真是太激动、太幸运、太幸福了!”会后,刘争平用一连串的排比句抒发着内心的激动。

刘争平是中铁一院青藏铁路格拉段扩能改造指挥部的指挥长,自2000年起,全过程地参加了青藏铁路的初测、定测、补充定测、配合施工以及最后的总结和编撰,曾任青藏铁路冻土科研队队长,主持及参与开展了66个科研课题并担任其中13个课题组的组长,其中经国家鉴定并应用到青藏铁路设计中的科研成果达到20余项,创造了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青藏铁路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从青藏铁路到拉日铁路再到今天的格拉段扩能改造,45岁的刘争平已经在高原上坚守了整整17个年头。他不但是青海省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和全国劳模,也是铁一院最年轻的教授级高工和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优秀工程勘察金奖的获得者。

他这次是以15名全国劳模代表的身份参加的座谈会。与会的全国劳动模范以及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和知识分子先进代表共计106人。

座谈会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围绕的主题又正好是“科技创新”,这让来自勘察设计和生产科研一线的刘争平觉得格外亲切,所以听得特别认真,记得特别仔细。

他说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习总书记在总结讲话时的一番表态。总书记表示,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领导人每年都要参加“五一”或“五四”座谈会,归根到底就是要表明:我们现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而实现这个伟大的中国梦,必须依靠知识,依靠知识分子,依靠广大劳动者,依靠广大青年。

“总书记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国的知识分子充分提供了人才资源,广大的人民群众是主体力量,广大青年是生力军和突击队。这三个方面我都有份,感觉特别振奋!心里倍受鼓舞!”

其实,这已经是刘争平第二次与总书记握手了。

第一次是2013年4月28日,刘争平刚刚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260名新老劳模代表一起参加当年的五一庆祝活动,并有幸成为65名全国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代表之一,参加了与总书记的座谈。

刘争平至今仍清楚地记得,当时向总书记自我介绍时也是说到“我是陕西省的,来自铁一院,在青藏铁路工作。”总书记一听刘争平来自青藏铁路,握着他的手很亲切地说:“青藏铁路,我知道。”然后又连着说了两遍“你们辛苦了,辛苦了”。

回想起与习总书记的两次座谈和握手,刘争平感触颇深。他说虽然第一次握手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三年,但当时的每一个细节都像是发生在昨天,至今想起来仍然历历在目。这次一说到青藏铁路,总书记马上又联系到了青藏铁路的核心问题——冻土问题。这一切说明总书记对青藏铁路非常了解,不但了解青藏铁路,了解青藏铁路的艰苦环境和建设者的拼搏奉献,也了解沿线的主要工程问题,尤其对冻土工程技术十分关注。

刘争平说,最让他感到欣慰的是,今年正值青藏铁路建成通车十周年,青藏铁路的各类工程已经经受了十年时间的考验,实践证明其工程是稳定的,自主创新的各类措施是可靠的,它不但病害率低,而且运行速度快,说明铁一院的冻土工程设计是成功的。今天的青藏铁路无愧于“世界一流高原铁路”的称号,铁一院也终于可以问心无愧地交给全国人民一份满意的答卷。 (高俊)

上篇:没有了
下篇:“五一”预计发送旅客140万人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6-04/29/128667.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