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是山区群众生活生产的保障,我苦一点累一点算不了啥。就是将来山上只有一户人家,我都要坚持下去”。4月26日,在听国家电网劳模的故事活动上,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网商洛供电公司山阳供电分局宽坪供电所农电员工宁启水的话让人印象深刻。
1999年7月,宁启水怀着对未来的憧憬走进了农电队伍。从小在山区长大,熟悉地形和气候特点的他主动要求承担了南宽坪镇万佛山及周边几个村子用户的抄表收费、线路维护与日常服务工作。虽然用户只有486户,但全部散落在海拔2000多米的高山峡谷之间。仅抄表收费一项,每月步行的路程在380千米以上,要近15天时间,而这一坚守就是十七年,走过的路程已经超过7万米。
2012年春节前的一天,宁启水接到了长洼组村民汪宗奎的报修电话,他立刻出发。那天天冷,雪大,羊肠小道被积雪覆盖,一不小心他摔倒了,左脚扭伤,当时就肿了起来。可是他想到马上就要过年,村民肯定着急用电,就继续忍痛前行。途中遇到一位村民,看他一瘸一拐的样子,坚持要送他下山治疗,而他只是说了一句:“先去给宗奎叔把电修好再说。”在村民的搀扶下,他赶到了汪宗奎家,接好了断线,恢复了供电。可此时,他的脚已经红肿得不能下地走路,最后被村民用担架抬到了山下的医院。
在宁启水17年工作经历中,他摔伤过,被马蜂蛰过,被猎人的兽夹夹伤过。可他从没想过放弃,他告诉记者,“这些年来,村里谁家有几双筷子几只碗我都非常清楚,换个人对这情况不明,对山路不熟,工作不好干。现在,政府号召搬迁,但在我退休前肯定搬不完,即就是山上只有一户人家,我都会坚持”。
而他这份执着,也源于这些年与“山里人家”建立的深厚情感。大山里基本上都是留守老人和孩子,每次上山,他的背篓里除了必须的工器具、电线等,更多的是为留守老人和儿童免费捎带的油盐酱醋、作业本等生活必需品。万佛山村长洼组81岁的孤寡老人王尊德,从小生长在大山里,生活窘迫。与老人的初次相识是1998年,当时村中各家各户都已安装电表,唯独老人坚持不装,原因很简单,老人觉得用不上,也没钱交费。宁启水知道后,主动找上门,让老人知道用电的好处,至于老人对于电费的顾虑,他表示自己愿意承担,而这一承担,就是17年,直到老人去世。查电路、垫电费、送东西、打扫房间……从此只要到老人家宁启水都会忙个不停。2000年,老人做了一个谁都想象不到的事情一要为宁启水修路。老人拿着铲子、锄头、铁锤,用着村民用剩下的水泥,将近3公里的路程,铺上一条崭新的石板路。期间,有人劝过老人,但他说:“我不管别的路多难走,至少这段路上,我要让宁启水走的平坦。”“就是山里人的这份情,我都要把我的工作干好!这些在深山里生活的人大多日子过得艰苦,电已成为支撑他们坚守下去的重要部分,我要把电管好了,让大家伙想用电就能用。”宁启水动情地说。 本报记者 钟洁